党建工作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和“魂”。党建与安全保卫工作的深度融合,是高校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创新路径,也是高校提升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应通过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破解传统安全保卫工作协同性不足、育人功能弱化、技术应用滞后等难题,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
一、以党建引领筑牢安全思想根基,构建“思政+安全”一体化教育体系
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校园安全法规、应急处置知识等内容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对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与责任意识,使其成为校园安全的“排头兵”,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承担安全监督、隐患排查的责任。强化保卫队伍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加强对保卫干部、保安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确保安全工作立场坚定,搭建专业能力提升平台,定期组织保卫队伍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其应急处置、风险研判、技术应用的能力,以队伍建设提升安全履职能力,培育“政治过硬、业务精、作风正”的保卫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安全育人融入教学与管理,引导教师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挖掘安全育人元素;发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党支部组建“安全宣讲团”开展安全主题宣讲。积极组织“安全文化节”“应急技能大赛”等校园安全类文化活动,将安全知识融入文化体验,提升师生安全素养,形成“安全无小事”的校园氛围,实现安全思想教育的全覆盖和常态化,为安全保卫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组织建设完善安全协同机制,打造“全域覆盖”的防控网络
以校地党建联动为纽带,整合外部资源,与地方党委、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党组织签订“安全共建协议”,明确目标与责任,拓展安全育人资源,完善信息共享与应急联动机制,通过联合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应急演练等,提升校地协同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师生全员参与”的安全协同机制。强化党委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校园安全纳入学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安全发展规划与应急预案,二级单位党总支负责本单位安全管理,各党支部设立“安全责任岗”,党小组负责具体安全隐患排查与信息反馈,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依托党组织横向联动机制,推动保卫部门与学工等部门党组织联合成立“校园安全协同工作组”,定期召开党建与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共享安全信息、共商防控对策、共解安全难题。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吸纳师生群众参与安全治理,依托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构建“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安全防控网络,提升安全保卫工作的协同性与实效性。
三、以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健全“党建+安全”的保障机制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将党建与安全保卫工作深度融合的要求固化为具体实施细则,形成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党建与安全工作协同制度。学校党委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二者融合的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与考核机制;建立例会制度,通报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研究解决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将安全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考核内容,确保融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制度。党组织主导修订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手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将党建元素融入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党组织在突发事件中的领导作用、党员的职责分工。三是建立安全工作监督与评价制度。成立“校园安全监督委员会”,由党员代表、师生代表、纪检干部组成,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全程监督,重点检查党建与安全融合措施的落实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将安全工作成效作为党组织评优、党员评先的重要指标,对工作不力的予以批评教育。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为党建与安全保卫工作融合提供刚性保障,持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四、以技术创新赋能安全管理升级,实施“党建+智慧安全”的融合管理模式
依托党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安全管理深度结合。党组织牵头制定校园智慧安全建设规划,将智慧安全纳入学校信息化发展整体布局。党委成立“智慧校园安全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保卫、信息化、财务等部门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智慧安全项目的立项、资金、技术研发等工作,确保智慧安全建设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资源投入合理。发挥党员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推动智慧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组织专业的师生党员成立“智慧安全技术攻关小组”,围绕校园安全痛点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党组织搭建的“校地企合作”平台,与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引入先进的智慧安全技术与设备,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效能。以党建推动智慧安全系统的协同应用与数据共享,党组织协调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系统中的安全相关数据接入智慧安全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风险联动预警。通过“党建+智慧安全”的融合模式,实现校园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提升安全保卫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高校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仍在不断变化,党建与安全保卫工作的融合需持续深化。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聚焦网络安全、非传统安全等新挑战,不断创新融合模式与载体,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激发师生参与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实现“安全保卫”与“立德树人”的同频共振,为高校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助力高等教育事业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文系2025年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党建与安全保卫工作深度融合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