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多维度发力,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为高素质电气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促进课程融合
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专业”融合模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电力系统相关课程里,红色校史中的电气领域奋斗故事被结合,学生由此了解专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联系。实验教学环节渗透科学家精神,我国电气领域前辈攻坚克难、为国奉献的事迹被讲述,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信念,“理论浸润—价值内化—行动转化”的育人闭环,让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洗礼,明确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
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育人根基
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让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学全过程,兰州交通大学电气教工党支部,把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学实践,党员教师带头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走在前列,打造出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省级教学团队。
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双提升
依托校企合作资源,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建立“学生党支部+生产班组”实践模式,搭建起学生真实实践平台,企业流动党员党支部主动参与,助力工学结合平台搭建,带领学生走进电力企业生产一线,于真实生产环境完成课程实践。参与电力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等实践,学生既提升专业技能,接触企业党员职工时,亦能感受其严谨工作态度、敬业职业精神与强化责任担当。这些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熟悉电力系统运行流程,在交流中理解行业规范,在观察中体会党员职工面对技术难题时的攻坚姿态,最终达成“思政教育+专业技能”双提升,课程思政从课堂延伸至实践一线,覆盖学习各环节,形成全方位育人场景。
创新载体建设增强教育实效
为增强课程思政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基层党组织推动创新载体建设,VR技术复原我国电气工业发展重要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前辈创业艰辛;师生开发反映电气领域发展成就和先进人物事迹的情景剧等新媒体作品,把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可视化叙事。这些创新形式构建“思政课堂—实践基地—创新平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课程思政摆脱枯燥说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专业学习,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上述多方面作用,为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培养既懂专业又有担当的电气人才成效显著,为我国电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