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论克卖变论斤称”“山东樱桃价格五折了”“西瓜越来越便宜”……水果降价,成为消费者近期热议的话题。记者走访多地,倾听消费者和果农怎么说。
多种水果进入“降价通道”
“我常买的那家水果店,麒麟西瓜5斤才10元,基本实现了‘吃瓜自由’。”家住山东青岛的赵聪对记者说,“感觉今年西瓜降价降得早,单价为每斤2元左右。”
跟赵聪有同感的还有北京小伙陈思远。“不仅是西瓜,印象中有点儿‘小贵’的芒果、杨梅、蓝莓这些水果有不同程度的降价。”陈思远给记者看了看他的购物车,海南芒果、国产蓝莓等水果满满一车,结账时花了不到100元。
在位于北京魏善庄的这家超市,记者看到,各类水果琳琅满目,吸引不少顾客挑选购买。
“麒麟西瓜今天一斤便宜了3角,前几天还2.29元一斤呢。”超市工作人员介绍。
一起进入“降价通道”的还有蓝莓、荔枝等高价水果。曾因价格高而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的蓝莓,最近的价格走起“亲民”路线。与4月份上市之初相比,产地青岛的蓝莓批发价从每斤80元降至每斤50元。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份以来,水果价格总体呈下降态势。7月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4.23,比6月3日下降0.55个点。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7.15元,比6月3日下降0.16元。此外,西瓜、巨峰葡萄和鸭梨降价幅度较大。
“水果降价,对我们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好事。”陈思远说,“但比起价格,我更注重质量。前两天,我在一家超市买的本地杨梅,虽然价格便宜,但很酸涩。现在水果不分四季不断供应,想买就有。我倾向于选择价格略高、口感好的水果。”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水果种植技术提升、种植面积扩大及物流冷链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态度发生了变化,享受型消费成为主流。“许多消费者抱有‘宁咬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心态,这种消费变化深刻影响着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董超说。
果农有喜也有忧
水果降价,果农有喜也有忧。
“今天我们采摘了6万斤,这基本是今年最后一批芒果了。”在海南从事热带水果销售的林义明告诉记者,芒果自5月中旬上市以来,平均日采摘量上万斤,现在的每斤售价已经比上市时低了约1.5元。“虽然芒果降价,但我们的芒果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销往全国各地,销量很大,深受消费者喜爱。”林义明说,“这是海南昌江的鸡蛋芒果,味甜,吃起来像奶酪。每天都有不少朋友联系我下单。雨水大的那几天,采不了芒果,顾客都会提前下单等待发货。”除了芒果,还有百香果、荔枝、菠萝等水果在售。林义明说:“牛油果马上要上市了,今年这类进口水果的产量将大大提升。得益于海南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水果品质好、价格低,预计能有一个大丰收。”
然而,江苏丰县大沙河镇的油桃果农陈素侠有些发愁。“今年雨水多,桃子个头小,卖不上好价钱。”陈素侠告诉记者,她家里既有大棚也有果园,种植多个品种桃,包括新沂白凤水蜜桃、本地水蜜桃、油桃、蟠桃等。“新沂白凤水蜜桃的批发价为每斤12元,其特点就是个头大,但今年个头偏小,不好卖。奶油蟠桃刚上市的时候卖十几元一斤,现在已经降价到5、6元一斤了。”陈素侠说,“你看,我凌晨4点拉了10箱桃,上午只卖了一半。”
近期,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西瓜的日上市量超2000吨。西瓜是夏天消费者常买的水果,虽然量大价低,但瓜农不担心卖不出去。“麒麟西瓜的批发价格约为每公斤3.4元,甜王西瓜的批发价格约为每公斤1.4元,比去年便宜多了。”西瓜商户蒋林告诉记者,她的档口每天能卖出近40吨西瓜。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麒麟西瓜产地以天津、江苏和山西为主,甜王西瓜的产地以东北和北京顺义、河北保定地区为主,小西瓜的主要产地则聚集在山东、甘肃、北京大兴,东北地区的西瓜也即将上市。“今年西瓜产量大,供应特别充足,价格下降明显。随着后续西瓜上市量持续增加,西瓜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供求关系变动是降价主因
为啥水果价格便宜了?
首先是供给丰富。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辽阔的地域、优良的气候和种植传统,为各种水果的生产、选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以西瓜为例,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统计,中国西瓜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产量的六成。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优质农产品的种子选育、种植推广,使水果产量、品质得到提升。
供求关系的变化进一步主导价格。“今年水果供给相对充足,冷库存贮水果清库销售,应季时令水果陆续上市。拿西瓜来说,今年入夏早、气温高,露地西瓜提前成熟,增产幅度大,导致阶段性供给显著增加。”董超说。
部分水果价格今年下降明显,也与气候有关。国产车厘子的晚熟品种采摘期只有5至7天,晴天采摘可保存5天左右,雨天采摘仅可保存1天。由于国产车厘子主产地今年雨水较少,适宜的气候推动其价格稳中有降。
蓝莓等水果价格的下降则与国内产区崛起有关。截至2023年,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接近115.5万亩,产量为52.5万吨。山东、吉林、辽宁、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掀起规模化种植热潮。其中,云南蓝莓种植面积为17.6万亩,产量为10.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在蓝莓行业经营十几年生意的张卫国介绍,气候是云南产区的一大优势。得益于良好的气候,云南蓝莓最快下果。早熟品种的蓝莓12月左右即可上市,填补了进口蓝莓和国内其他产区蓝莓的空档期。“云南产区的蓝莓不仅种植面积增加,而且果形大、口感甜、上市早,国内其他产区仍在改良品种。”张卫国认为,新产区发展带来产量的增加,某一阶段内产量与需求的不匹配必然导致价格波动。与此同时,新品种从试种到成熟也带来价格的下降。这是每个新品种发展的必经之路。“技术、品种成熟了,市场就充分竞争了。”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不同品质水果的价格差距在拉大。一方面是优质优价,新品种价格好、高品质价格优、大品牌价格高。入夏以来,西瓜价格总体下行,但不同品种、品质、品牌的价格差距依然明显。另一方面是低质低价,直播带货成为销售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水果在线上以低价畅销。
多位生鲜水果商家告诉记者,在各大平台价格竞争的浪潮之下,商家需要持续为水果投入大量流量资源和补贴等,需要到源头拼供应链,降低价格的同时,也要提高认知度。“我们这个行业的竞争逻辑在变化,从以往的单一价格竞争转向价格、服务、品牌等多维度综合竞争。”林义明说。
“中国人口众多、需求多样,高中低价的果品都有其存在价值和目标市场。无论价格高低,都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董超说,“水果降价对主营水果产销的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较大挑战,各家公司可能会通过不同的业务策略和发展方向来适应这一挑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降价带来的冲击。面对价格周期性波动,如何避免盲目扩种带来经济损失,需要经营主体掌握市场规律,合理安排生产。”
(孔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