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试图解读其他动物的语言,比如鲸类的。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被海洋覆盖着,听懂海洋霸主——鲸类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巨大的海洋生存环境。
通常,我们将科学仪器在鲸类交流时所测到的声音称为“鲸语”。因为一些“鲸语”的长句子是有节奏,而且重复性强的,更像人类的歌声。所以,“鲸语”又被称为“鲸歌”。可以说,鲸是海洋中游荡的“歌手”。
美国科学家曾利用先进的听音系统对“鲸歌”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研究,获取了大量的“鲸歌”资料,涉及鲸的种类甚多,其中包括蓝鲸、长须鲸、驼背鲸,以及小须鲸等。他们发现,这些在海洋里遨游的“歌手”会使用有层次结构的低频、震耳欲聋的声音与同伴联络,比如蓝鲸会用高达180分贝、比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响的低频音来招呼同伴。
而在所有的鲸类里,须鲸中的座头鲸或许是最为出色的歌手。它们那轰隆隆的雷鸣般的低音节与呼啸尖锐的高音节乐句相互交替,声域宽广,音调强烈,深沉而舒缓,仿佛天生的美声歌唱家。
研究人员还发现,鲸类可以通过调节气流通过声带的速度来控制歌声的频率,甚至可以做到切换自如。“鲸歌”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广,从20赫兹到10000赫兹不等。“鲸歌”低沉嘹亮,可以跨越数千米与同伴跨海交流。
与人类单纯利用唱歌进行娱乐、表达情绪不同,有的“鲸歌”带有位置信息。科学家们相信,实际上,一些鲸类是先利用声音来进行回声定位,或者说在进行一种听觉场景分析,辨识出海里复杂的地形之后,再把定位得到的信息用歌声的形式传递给同类的。
除了告诉同类周围的地势,研究人员推测,鲸还可能会利用歌声来寻找自己的配偶,提醒同伴哪里有合口的食物。
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跟踪发现,随着海运交通的发展,工业噪声污染在加重。为了规避工业噪声,避免与人为噪音同频,很多鲸类的发声频率在降低,而响度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来源:大科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