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草木欣荣,无边光景,似乎都焕然一新。
春日即新生,毅然拨开一个光鲜欲滴的新世界,干净,无邪,蕴涵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春天一起醒来的,还有这漫山遍野的平平常常的野菜。
野菜平平常常。是的。但对于热爱美食、喜爱春天的人来说,春天的野菜简直是人间不可多得的美味。槐花、野韭菜、野小蒜、榆钱、荠荠菜……任何一种野菜,都全息着春天别样的滋味。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餐桌上常见的是精米白面,肥甘厚味,也给野菜的清香朴素腾出了空间,应时应季,生态自然,让人在平淡如水的生活里,有一种真水无香的生态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踏着春光走向原野,采挖各种春季野菜,既享受了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也顺便调节一下味蕾,让嘴巴也过个春天。
茵陈,或最先感知春天?民间有“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砍了当柴烧”的俗语。立春节气刚刚冒出头,它就欣欣然长出来了。幼小的茵陈呈灰绿色,叶子细嫩绵柔,通身披着一层细密的白色绒毛。可以用来煮水喝,也可以做成茵陈蒸菜,滋味清新淡然、朴素无华。茵陈的样子虽然不起眼,但是药食同源,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可清热、利湿、退黄,是中医临床用于治疗黄疸的要药。平常人家也常常用茵陈来煮鸡蛋,作为日常保健的小验方。
记忆中,小时候的春天热烈。我总爱提着个小篮子,到山坡上挖蒲公英。蒲公英生长得最是慷慨,漫山遍野随处可见,辨识度也非常高。我一边挖,一边玩,开花了,扎成一束漂亮的花束;长大了,那一头白绒绒的小球,拿在手上轻轻一吹,一个个“小降落伞”便随风飞舞,像小天使一样,不知道会飘到何处落地生根,反正飘到哪儿,来年春天又会长出青青的蒲公英,开出黄灿烂的花。
采挖回来的蒲公英,可以凉拌做菜,可以晒干后泡茶。拌凉菜,轻涩中蕴含着清香淡雅,加入青红米椒,淋上芝麻香油、醋等,别有一番滋味。据说蒲公英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菌消炎的功效,但其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为了中和蒲公英的寒凉品性,我在蒲公英茶中加入红枣、枸杞、冰糖等甘温性平的食材,味道也是非常好的。
洋槐花,一般在农历三四月开放,一开便是满树白花花的清香。老家的房前屋后,槐树一年一季应时开花。捋下一把新鲜的槐花,放进口里,慢慢咀嚼,满口的甜香。妈妈把采摘回来的槐花做成槐花饺子、槐花蒸菜、槐花油角。一时吃不完的槐花,焯水后,放入冰箱冷冻,到秋冬季拿出来包饺子,还是清香扑鼻。
香椿芽有着独特的香味,导致人们对它的评价形成两个极端,不喜欢的,唯恐避之不及;喜欢的,爱到无以复加。香椿有清热解毒、止泻杀虫的功效,独特的气味可以驱除附在肠壁上的蛔虫,对肠胃的健康颇有益处。
根据叶子的颜色,香椿又分为白春和红春。香椿炒鸡蛋真好吃。古语云“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节气前,香椿枝叶娇嫩,清脆爽口,摘取椿树顶尖上新发的嫩芽,焯水后,切成粒状,搭配几个土鸡蛋清炒,碧绿伴着金黄,让人一看,就觉清心明目、胃口大开。
清明时节采艾蒿制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初见这青青一团,就被它那清秀可爱的气质吸引住了,色如碧波沁人心脾,形如翠珠朗润滑嫩,嚼之清甜软糯唇齿留香,清新淡雅之气充盈心肺,久久萦绕不去。其精华成分艾草,可有济世救人的医者品性,温经止痛、袪湿散寒、活血化瘀,被广泛用于艾条、艾灸贴、足浴包等。民间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平常人家都要存些艾草用来防病保健。
制作青团通常在艾草初生时节,枝叶细嫩,选艾蒿尖部嫩叶,焯水后捣碎成浆,与适量糯米粉、澄粉等搅拌糅合,制成圆皮,包入豆沙、芝麻或枣泥等馅料,收口揉成球形,水开后上锅蒸20分左右,即可。吃的时候,配以清茶,恍若品到了苏东坡尝过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滋味了,一种无欲无求的欢喜自在,一种返璞归真的生命体验。
……
一草一木皆春色,一枝一叶总关情。
喜爱春天的野菜,不仅因为野菜独特的清香滋味,更因为野菜背后那清新恬淡的春天。
青青野菜,青青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