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摘

不必以“灰色眼光”看人口老龄化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程度加深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到2035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因此,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比2010年下降3162万人,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数量和占比“双降”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这是我国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必然结果。

虽然劳动力数量下降,但质量有所提升。我们建立的模型预测,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将大幅提高,其中,初中以下人口占比预计从2020年的26%降至2025年的21%,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从41%提高到2025年的50%左右。

从数量上看,我国劳动力供给减少会导致工资提高,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但从全社会看,工资提高是更高质量就业的体现。站在经济发展全局看,工资提高也有利于增加消费、拉动内需,从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提升劳动生产率、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而弥补劳动力数量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另外,人口继续向城镇集聚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人,相比2010年增长近70%;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比2010年的8858万人增加了41%。

我们基于目标导向的城镇化率预测显示,2035年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2035年以后,城镇化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城镇化率的峰值水平将出现在75%~80%之间,我们认为中国城镇化率的“天花板”水平应该为80%左右。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口向城镇集聚,不仅会拉动消费需求,还会摊薄创新成本,增强社会的创新能力。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灰色眼光”看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2-04-12 1 1 济源日报 c_81876.html 1 不必以“灰色眼光”看人口老龄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