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开学,家长总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放下手机收收心”“假期作业要完成”“整理好书包”“要早睡早起”……一番叮嘱下来,效果却不明显。孩子一听父母提醒开学的各种注意事项,就特别烦躁;要是再让他改变一下假期里懒散的状态,更是分分钟炸毛。家长们感叹,孩子说不得、碰不得,为啥变得这么“玻璃心”了呢?
建议:家长先“自控”,才能调整好孩子
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说,接触社会多年的家长和处在成长期的孩子看问题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往往双方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表明态度,产生矛盾也很正常。特别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慢节奏生活,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居家时间长,变得“惰性十足”,建议家长也不要言语过激,指望几句话就能点醒孩子。如果孩子听不进家长的话,甚至说出带刺儿的话回怼家长,希望家长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你来我往地“斗嘴”,容易让孩子变得更加刺儿头,或者干脆对家长不理不睬。
面对不听劝甚至“玻璃心”的孩子,东玉林老师建议,家长先要保持情绪稳定,用孩子能接受的语气跟孩子沟通,给孩子留出表达自我想法的时间。每个孩子在面临开学时,都有一定的紧张感,内心深处对新学期也有很好的期待,此时如果家长咄咄逼人地督促提醒,只会起到负面效果。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一起调整作息时间、跟孩子一起商定新学期计划、跟孩子一起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由家长“带节奏”,用耐心的陪伴代替啰嗦的提醒,相信孩子一定能调整好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