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女,乃人之常情。即如鲁迅先生,性格冷峻、孤傲、深沉、严肃,常常“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幼子海婴却柔情似水、舐犊情深,“俯首甘为孺子牛”。
也许是反差太大的缘故,有人看不惯,讥讽他,他专门写了《答客诮》予以回应:“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注:wutu,古代老虎的别称)。”大意是说,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爱子女,尤爱孙辈,更是人之常情、共情、真情,所以民间有“隔辈亲”之说。对此,我有深刻体会,外孙壮壮、外孙女呦呦、孙女小乖,都是我的至亲至爱、心肝宝贝。
壮壮今年11岁,呦呦5岁,小乖刚过周岁,皆乖巧、懂话儿,不糊涂,不“闹”人。几个月大时,他们在床上睡醒了,不哭不叫,忽闪着黑珍珠一般的眼睛左顾右盼,或是坐在床上独个玩耍;稍大后,会不声不响自己溜下床,见到大人羞赧一笑,然后拥入你的怀中。偶尔饥饿了、生病了、磕碰了,也会使性“抗议”,只要一哄一逗,很快就会停止哭闹,甚至破涕为笑。
壮壮属虎,小时候虎头虎脑、胖胖壮壮的,后来越长越瘦了,怀疑营养不良,去医院做检测,微量元素啥都不缺,也就放心大胆顺其自然了。孩子脑瓜聪明,诗词短文读几遍大体可以背下来,就是有点小马虎,每次考试分数都不低,满分的却不多,为此没少挨他爸妈训诫。孩子兴趣广泛,啥都想学,参加过钢琴、篮球、乒乓球、跆拳道培训,后来力不暇供,忍痛割爱,只保留了英语、无人机科目。
壮壮话不多,有主见,有个性。三四岁时,有次感冒打点滴,医院输液室里孩子不少,大哭小叫此起彼伏,我们鼓励说,“壮壮是小小男子汉,最勇敢,不哭!”结果孩子咬着牙、皱着眉,硬是未哭未叫一声。五年级时,一次,刚买的变速车停在路边,被一个急着追赶父母的小朋友撞倒了,我怕吓着小朋友,就安慰说“没事,走吧”。壮壮扶起车子,发现不能骑了,还没等我发话,他箭一般向前冲去,拦住小朋友的父母“讨说法”。小朋友的父母反身回来,仔细检查,发现是车链脱落,侍弄了好一阵子。壮壮试了试,说“好了,谢谢叔叔”。我对孩子的做法稍有异议,他“小大人”一样振振有词:“我也不知道有多大问题呀。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当然得找他们负责了!”
相较于哥哥,呦呦显得更大胆泼辣些。在外就餐,凡跑腿张口的活儿,比如向服务员阿姨要餐巾纸、要茶水、催饭菜,几乎都是她的“专利”。在幼儿园,她回答问题举手最快,唱歌嗓音最大,参加活动站在最前。在家里,她常跟着视频练习舞蹈动作,什么压腿劈叉翻跟斗荡小船;还攥起拳头当话筒,模拟主持人报幕且自报、自演;也常仿照娜娜老师的动作、表情、口吻喋喋不休地教育学生,惹得一家人哄堂大笑,纷纷鼓掌点赞。
照看外孙、外孙女,我和爱人是“短工”,需要“补缺”时,义无反顾地顶上去。长期接不到“任务”见不了面,便“心有戚戚焉”,会抽空买些水果、玩具、图书登门看望,或邀请孩子节假日来家吃饭,嘘寒问暖,“融洽关系”。
看护孙女小乖,我们是准“长工”,几乎朝夕相伴,不离不弃。孙女刚过周岁,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煞是可爱。你外出,她会挥动小手“拜拜”;你归来,她会拃开双臂,扑进你怀里;你抱着,她会摸你的耳朵,蹭你的脸颊;还会静听诗歌诵读,伴着音乐舞动……
前些时,孙女生日“抓周”(一种民间游戏,让周岁孩子自由选择物品,以此预卜其前途和志趣),一方红布上摆着玩具、文具、食品、饰品等十几样东西。孩子爬过去,好奇地看看这,瞧瞧那,拿起一张百元红票又放下,最后抓住了一支毛笔。众人嘻嘻哈哈,各自解读:“小乖视金钱如粪土”“孩子知道钱重要,读书更重要”“将来是块学习的料”……纷纷表达美好的期盼和祝福。
家里有孩子,有孩子的哭声、笑声,就有生气、活力,就有欣慰、满足。曾诌过一首打油诗,“天使小乖乖,翩然来我家,生活乱了套,心里乐开花”,正是这种“累并快乐着”心境心情的真实写照。
有子孙,不憨不傻、无病无灾就是幸福;有子孙,膝下承欢、共享天伦就是幸福。
照看孙辈,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此,爷奶们大致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撒手型,“一辈不管两辈事”,谁的儿女谁操心(可以适当资助);一种是中庸型,也管也不管,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一种是保姆型,你管生我管养,事无巨细,一概包办代替。三类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
我们属于“橄榄形”的中部,一般般,大多数。我常跟爱人说,孙男娣女,往小了说是延续家族香火,往大了说是赓续民族未来。孩子是家庭的润滑剂、开心果、动力源。咱全不管,于心不忍;全管,力所不及;只好发挥余热(余暇、余力、余钱),适当帮忙,尽力义务了。又说,现在的孩子,不娇自娇,不惯自惯,咱要适可而止,爱之有道,爱之有度,千万不能放纵溺爱啊。
祖孙情深、隔辈更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愿天下儿孙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