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电的记忆

聂中和

小学五年级的一天,母亲从承留村姥姥家回来了,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承留村架电了,现在村里许多集体单位都用上了电,很快就要户户通了,姥姥家离用电的日子不远了。说话间母亲的脸上现出少有的喜悦。享受用电的惬意,我的心早已想入非非了。

姥姥家是公社所在地,与我家相距4公里。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背着母亲,徒步到姥姥家去,想看看电线是如何架起来的。三星期没有去过姥姥家了,刚进村就觉得眼前一亮,靠街旁的一边,整齐地竖起来了一排松木线杆,四根银线(三相四线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亮眼的银光,神秘而美丽。姥姥家临街居住,架电使他家门前多了一根线杆,一个标志。乳名叫建设的表弟,和我同级读书。我们见了面,他就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了村中架电时的那些情节,那些故事。他说那些架电的电工师傅脚蹬攀高脚扣,三下五除二就轻易地爬上10多米的高杆。他们头戴柳编安全头盔,腰系白色安全带,一个个像凌空悬浮的飞人,牵线、紧线,然后再把固定在横担绝缘子上。中午阳光直射下,你可沿着银线的影子走,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他还说公社大门口、公社礼堂、大队部、学校等公共场所都配置了路灯,教室里的电灯可亮了,两根大梁上悬挂着四盏电灯,晚上自习,开关一拉,甭提教室多亮了,就是掉根针也能看得见,用惯了电灯,煤油灯简直都不能用了。说着,他带我去欣赏他们教室里的电灯。

遗憾的是,因为星期天,教室门锁着。他隔着窗玻璃指给我看,我们的脸贴着窗玻璃,我看见了我们,窗玻璃也看见了我们。“一盏灯那可是40瓦呀!”他有些手舞足蹈,原本眯缝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好像那灯很快就会被他喊亮似的。忽然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叫了一声,原来一扇窗户是虚掩的,他喜出望外轻轻一推,窗户就打开了。我们从窗户蹭地跳进教室,像攻进城堡的勇士,激动地心里咚咚直跳,是恐慌,我们是从窗户跳进去的;是自豪,我们在欣赏现代物质文明。我看见木梁上垂下几根长长的开关拉线,表弟一次次给我演示着开关的功能,随着他咯嗒咯嗒牵引的节奏,电灯明灭闪烁,他面部的笑容也明灭闪烁。在另一个开关下,我也演示了开关的功能。此时幸福的自豪感正向我们一寸寸洇透。

那以后,我常喜欢在作业本的废纸上乱涂鸦,画线杆,画银线,画电灯,一次次地画,一张张地画,仿佛梦想在这里启程,仿佛我画的那些灯霎时就会亮起来。

小时候的思想很幼稚,认为用上电就是为了照明。长大后才知道,电是经济社会强势发展的支撑,它不仅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也照耀着社会前进的道路。据有关资料显示,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国发电量仅为43亿千瓦时,截止2020年全国发电量为7.42万亿千瓦时,增长了1725倍,综合国力也由解放初期的一穷二白,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创造了两弹一星、电气化高铁、空间站、登月工程、火星探测、蛟龙深潜等一项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电力事业的步伐,就是祖国日新月异不断奋进的步伐。

想到这些,我不禁为祖国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而自豪,而祝福,时代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2021-11-24 聂中和 1 1 济源日报 c_75849.html 1 电的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