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只因一次路过

虞颖茂

位于市区西北的延庆寺,比邻济水源头之一的龙潭,又叫龙潭寺。岁月无情,风蚀雨浊,如今的延庆寺早已庙堂坍塌,残垣断壁,只留下一座舍利塔孤立于世,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延庆寺舍利塔始建于宋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两年后竣工。这座舍利塔为六面七层楼阁式筒状建筑结构,通过通道,可由里向外盘旋而上,直至六层,顶层是实心,不能登临。这种建筑手法在隋唐以前很普遍,到北宋中叶就不多见了。每层塔均采用正反叠涩砖块、不设平座的垒砌方法,使外部轮廓呈现抛物线状。内外壁面嵌砌有一千多块砖雕佛龛,均内雕佛像,佛像皆衣纹流畅、面目清秀、镌刻精细、造型生动。

令世人称奇的是,在这座寺院里传出兄弟三人皆中进士的佳话。当年,川人陈省华来济源任县令,看到延庆寺内环境幽静,没有市井的嘈杂,便把三个儿子安置到延庆寺内读书,如有懈怠,即以棍棒伺候。在严厉的管教下,陈氏三兄弟不仅先后考中进士,更令人羡慕的是老大陈尧叟、老三陈尧咨都是状元及第。而且,他们父子四人都官居高位,除老二陈尧佐外,其他三人都当过当朝宰相。世间人们啧啧称赞:一门四进士,兄弟两状元,父子三宰相!

老三陈尧咨能文能武,尤其善于射箭,据说当世无双。一天,他在自家的园圃里练习射箭,被一位挑着担子的卖油老翁看见。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眼观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没有像别人那样大声夸赞,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对卖油老翁的轻视态度有些生气,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还不够精湛吗?”卖油老翁说:“这没有什么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不禁气愤起来,说:“你怎么能轻视我的射箭本领呢!”卖油老翁毫无惧色,对答道:“不信,以我倒油的经验就能说明这个道理。”然后,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上口,用勺子从油罐里舀出油,再慢慢地将油通过铜钱方孔往葫芦里倒,结果油全部注入葫芦,却一点儿也没有滴湿铜钱。目睹老翁倒油的情景,陈尧咨深知自己的射箭技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苦练,心中为刚才的自满和盛气凌人而尴尬,干笑着打发对方离去。

这件事在民间流传下来,后来被大文豪欧阳修以《卖油翁》为题写成文章,收入到《欧阳文忠公文集》的《归田录》。全文篇幅很短,却述事清楚,立体感强,寓意深刻,教育性强。中学时,《卖油翁》是老师要求学生必须熟背的课文。

没想到,今天居然来到《卖油翁》故事的发生地。站在延庆寺旁当年老翁的“卖油处”,我的眼前好像又再现了那逝去的久远的场景,穿越千年,一切皆缘于卖油老翁那不经意间的一次路过。

2021-11-10 虞颖茂 1 1 济源日报 c_75193.html 1 只因一次路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