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朋友转发来一个视频,说值得一看。
视频从多年前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说起。照片中,重庆“棒棒”冉光辉,左肩上扛着一百多斤的货物,右手牵着3岁儿子,正艰难地走下重庆朝天门旁的梯坎。
冉光辉原本在乡下务农,后来曾进城帮人挑过货。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他把家安到了重庆,做起了全职“棒棒”。他的家在棚户区里,租的房子很小,孩子只能在灶台旁支个小桌,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作业。妻子在餐馆打工,无法带孩子,冉光辉就带着儿子去扛货。有人把他那天肩扛手拉的样子拍下,发到了网上。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冉光辉就开始出门揽活了,有时深夜还在忙。一年365天, 350天他都在扛货的路上。他想有套房子,让妻儿居住。长期的负重劳动,让他的腰出现了问题,犯病时疼得迈不开步。可就算再难,冉光辉也从没想过放弃。靠着不服输的劲头,他们终于在市区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冉光辉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人请他全职做商业代言,承诺保底收入,他拒绝了。他说:“当网红不适合我,我就是个下力气吃饭的人。靠双手赚钱,心里才踏实。”提到已读初三的儿子,冉光辉很骄傲:“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后做饭、做家务,干了不少活儿。”冉光辉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孩子多攒点钱,供孩子上大学。
冉光辉知道,好日子等不来,投机取巧要不得,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高密市,重度小儿麻痹症患者李成文,依靠自己的双手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李成文在8岁那年,患上了重度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身体的残疾,并没有摧垮这个有志少年。虽然不能回到校园读书,但是他总想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父母借来课本,他就在家里自学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全部课程。
十几岁时,他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后来,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他想学习手机维修技术,掌握一门谋生手艺。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一位肯教他的师傅。师傅王金山,身患脊柱侧弯。同病相怜,他们成了好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李成文掌握了修手机的技术,便在镇里开了个手机维修店。
初入行,他对很多机型还不熟悉。为了把客户的手机修好,他经常拿着手机琢磨到深夜。父亲说:“维修一部手机就挣几十块钱,但成文花费的精力远远多于收入。”后来,李成文把店面搬到了市区。“附近开店的,帮我介绍了很多客户,都是‘一传十、十传百’介绍过来的。”店面房东为人善良,多年未涨李成文的房租。
李成文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社会。遇到残疾人、老年人来修手机,他尽量优惠。前两年,李成文收了第一个徒弟,也是个残疾人。他一直用心向徒弟传授维修技术。
多年的打拼后,李成文在市区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当有人问他,以后想找什么样的媳妇时,李成文羞涩起来:“只要肯和我一起努力,孝顺父母就好。”
无论是冉光辉还是李成文,他们奋斗的样子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若没有理想、不愿奋斗,那就穷定了。人生最美的风景,不是在终点,而是在奔波的路上。幸福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个节点。奋斗点亮星空,幸福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