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诗意白露

◆颜萍

白露,是一个被诗意加持的节气。秋天,也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季节。

每每读起《诗经》中的名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空灵的画卷:苇丛拂晨光极目苍凉,清露凝雪莹遍地残芳。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潇湘。伊人在雨霏烟蒙中,秋波阻隔,只闻秋风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而《孝纬经》中这样说道:“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气温渐低,露凝成白色。”白露在《蒹葭》中,间接地成了追寻美好伊人的美丽背景,伊人又点缀了深秋里如霜的白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写出了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身处边地的他,月夜只闻戍鼓雁声,只见路断行人,到处是一派冷落寂寥的悲凉景象。白露之夜,抬头望月,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更加强烈。弟兄几个离散东西,天各一方,想到几个弟弟正在战乱之地,颠沛失所,生死茫茫,平常寄信问讯尚且经常收不到,况且现在兵荒马乱之时,更是不可指望,于是怀念忧虑之情越发浓重了。颠沛流离中的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更为国家而悲痛。

元末“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明太祖洪武年间曾做过翰林院国史编修,参与写作《元史》。后又授官户部侍郎,他却以“年少不敢负重任”辞绝。到家后,他写了一首《始归田园》:“白露芜草木,荒园掩穷秋。归来一芟理,始觉吾席幽。高柳荫巷疏,清川映门流。落日望禾黍,离离满西畴。乍归意自欣,策杖频览游。名宦诚足贵,猥承惧愆尤。早退非引年,皇恩未能酬。相逢勿称隐,不是东陵侯。”诗的前半部分,作者描写了自己在白露时节归家时看到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后半部分则反思,认为自己辞官归田不是不爱富贵,也不是为了清静延年,而是害怕自己身居高位能力不够而延误国事,自愿归去。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这是诗人张翰著名的《思吴江歌》。张翰的父亲是三国东吴的大鸿胪,而张翰性格狂放不羁。当时有人对他说:“你这样放纵自己,一味追求快乐舒适,难道不为自己以后的声名着想吗?”,张翰回答他:“与其以后有显赫的声名,还不如现在的一杯酒”。时人将他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相提并论,称之为“江东步兵”。八王之乱时,齐王司马冏为了借用张翰的名声,聘用他为司马府的东曹掾,官不大,管着一些监察百官的事务,年俸四百石。几年下来,张翰觉得自己才学无法施展,同时对齐王司马冏的所作所为大失所望,于是就借口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莼菜羮和烩鲈鱼,向齐王辞官,回到了老家。由此而产生了“莼鲈之思”的典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白露的诗意,总是多了一份无法摆脱的悲凉与无奈。在时节变迁之中,以纯净剔透的单色感知着,如水墨画般质感的古典东方之美诉说着白露,才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气!

2020-09-18 ◆颜萍 1 1 济源日报 c_56389.html 1 诗意白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