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羲之爱鹅”盘:悠闲下的遗世独立

文/图 烟丝

清早期“羲之爱鹅”青花盘

天冷了,看老师点起小陶炉,让热茶“咕嘟咕嘟”地冒着白烟,等着屋里渐渐暖和起来。一身懒汉服的老师惯用厚胎元代素白瓷茶碗,我挑的是只草草画着几笔字不成字画不成画的晚明青花小茶杯,小青则拿了只清中期的描金粉彩花卉小茶盅。大家有一句没一句地就茶说话。

不是闲人闲不得。老师在古玩圈中,算得上个一等一的闲人:耍古玩,玩书法,但凡下了雪必定会抱了古琴卧雪而弹,屁股下的雪化成水湿了棉裤还乐得手舞足蹈。他最大的苦恼是还不够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舍不得辞去工作。

“想要的越多,精神越不自由。凡人和圣人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断除对现世浮华这一点点贪恋。”上次围坐在一起看“羲之爱鹅”青花盘,他曾这么说自己。那是一个清早期的青花盘,上面的大树枝繁叶茂,下有书匣,前有丘壑,王羲之靠树而坐,专注地看着童子手中抱着的白鹅。

在明清瓷器中,“四爱”题材最受藏家喜爱。所谓“四爱”也不固定,常见的有“羲之爱鹅”“茂叔爱莲”“陶潜爱菊”“林逋爱梅”“米芾爱石”“苏轼爱砚”等。几个典故常常以四个一组的形式出现,不单薄,也不冗长。

他们对事物的喜欢,和世俗的价值衡量标准不同。王羲之在世时,就以书法和爱鹅而闻名。当时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鹅,王羲之想买,老妇人不肯卖。他回家后惦念那只鹅,就带着亲友驾车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是王羲之要来,就把鹅煮了想好好招待一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山阴有个道士想求王羲之手书的《道德经》,但知道一字千金太难求,就养了一群鹅在王羲之常去的地方放养。王羲之见了果然喜欢,想把鹅买下来。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一定把整群鹅都送给你。”王羲之拿着写好的《道德经》,高高兴兴地笼鹅而归。

林逋比王羲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爱梅爱鹤到世人不可理解的程度,人称“梅妻鹤子”。

“白发任教双鬓改,黄金难买一生闲。”在他们的示范下,遗世独立、闲然自适成了一种生活哲学和美学。

煮着茶,大家一起谋划着各自在中意的山里盖间小房,空出大院,栽花种树……仿佛退休生活就是眼下的奋斗目标和美好的向往。

刚好,朋友圈里有人分享宋人的一篇文章:“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脱离各个社会组织大轮的带动,安心地偏居一隅,是不是就可以活出神仙境界?这个时代,我们都在追求快、追求好,而这个等雪的冬夜,听风看云却成了大家聚在一起的缘由。

2020-01-17 文/图 烟丝 1 1 济源日报 c_43524.html 1 “羲之爱鹅”盘:悠闲下的遗世独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