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宣传画里火红的记忆

文/图 记者 杜婷婷

翟先生收藏的宣传画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记忆里,张贴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红色宣传画,曾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53岁的翟先生深受父辈们的影响,将收藏红色宣传画当成自己毕生最大的爱好。

近日,记者来到济渎大街附近采访了这位红色收藏爱好者翟先生。刚一进门,他就热情地向记者展示起他的“宝贝”来。《开国大典》《朝气蓬勃》……一幅幅带着鲜明时代特色的宣传画,像幻灯片一样,开启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的长辈是怎么度过的,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从当时的口号与宣传画中可以窥见一斑。”翟先生说。

说起自己的藏品,翟先生如数家珍。1993年,他开始接触红色收藏。“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我发现有个朋友是搞红色收藏的。我特别喜欢红色账本、宣传画、小人书、毛主席像章之类的收藏品。我觉得这些东西很有意义,尤其是一些红色宣传画的故事性很强,有画、有字,更能记录一段时期的历史,具有史料和文物双重价值。”

翟先生告诉记者,红色宣传画的题材相当广泛,有政治、经济、军事、人物、体育、科技、生活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它们之所以能在收藏市场上“长盛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五六十岁的人面对这些红色宣传画,重温历史,会一下子回到那个特殊的时期。”

闲暇时,翟先生常常把自己关进收藏室里,一张张地赏读他收藏的宣传画。对他来说,每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

他对着《学习潘冬子,做党的好孩子》宣传画向记者介绍: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画面上的潘冬子身背钢枪,微笑着走向风雨。在他的身旁,孩子们有的捧书,有的背枪,有的扛锹,全都面向潘冬子。整幅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力较强的还有《朝气蓬勃》:画面上,社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地驶向农村,车轮滚动如风,知识、技术的火种也随之播到田间地头。

多年的收藏经历在带给翟先生乐趣的同时,也有苦相伴。这些年,他为了充实藏品,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每每到外地,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旧货市场和古玩市场。“这些藏品以前还好收,现在随着人们对红色收藏认识的提高,藏品越来越难买了,有时候大老远地来回跑好几趟都买不到。”翟先生笑道,为了自己的爱好和信念,苦乐都是好滋味。为了保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藏品,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宣传画摆到太阳底下晾晒。

“红色收藏品就是我的宝贝。我想通过这些物品,把那个年代的故事讲给儿孙听,让他们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翟先生说。

一枚旧书签、一张老照片、一本老书……不一定价值连城,只要它在你的生命中有特别的意义,都是宝贝。《宝贝收藏故事》专栏,和大家一起欣赏藏品、分享藏家的收藏故事,并欢迎诸位方家来稿、指点。如果你有宝贝和故事,请拨打电话18639116378或17639114889与我们联系。

2020-01-17 文/图 记者 杜婷婷 1 1 济源日报 c_43523.html 1 宣传画里火红的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