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上马石:岁月沧桑话兴衰

文/图 烟丝

三步台阶上马石

昨天夜里,干女儿悄没声地在微信里发了几句话:“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下面的配图是电影《哈利·波特》中的几个经典画面。妞读大一,刚到校不久,不知道是没适应学校的环境还是想家了。

像她这么大时,我也经常一边看书一看擦眼泪,老妈见了老说一句话:“看戏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其实,哪有无缘无故的担忧,所有的眼泪,只不过是触景生情。后来,长成一个大人了,也像妞一样,控制自己不再肆无忌惮地情绪化,于是,伤感的歌不听,伤心的事少提,闲下来就四处看古迹、赏古玩。结果发现,那也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到山西看破败的古代大宅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就会跳出来;去北京看圆明园遗址,“故宫历历遗烟树,往事知何处。漫山秋色好题诗,吟罢阑干,独自立多时”的情绪就无端生了出来。而那些古物,也不过是盛衰兴废的见证。

上周在孟州见到一块上马石,青石质地,三面刻花,难得的是有三步台阶。雕花的题材分别是喜上眉梢、平安富贵、凤穿牡丹,具体的画面是:两只喜鹊飞在梅花枝头,一个宝瓶内鲜花盛开,象征富贵的凤凰栖于牡丹花下。其雕刻的刀法粗犷简单,画面生动而浪漫。

在各地的古玩市场看到的上马石不少,但多是两步台阶的。据资深玩家们说,上马石过去是成对放置在大宅门前面的,多精雕细琢,也有素工不带任何装饰的。

门前放置上马石,一方面是方便主人登高借力上下马匹,另一方面也是其主人身份的象征。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吃穿用度都有讲究,比方《大清会典》对王府的格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亲王府的大门为五间,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上马石,门的对面有影壁……”上马石的形制也得符合其主人的身份。山西太原文庙院内有不少上马石,其精美的雕刻蔚为大观:有的刻着麒麟、奔马,有的刻着云朵、花卉,有的刻着博古图、吉祥物。那些体量较大、图案讲究的,多是王府或高官门前的遗物。

上马石需成对放置,据说是因为上马时和下马时用的不一样,但因为“下马”这词寓意不好,也就没有“下马石”一说了。而上马石这一叫法有着走马上任、官运亨通的意思,两层或三层设计又有青云直上、步步高升的含义,所以普通小富人家是不配使用的。直到现在,那些上马石的主人是钟鸣鼎食之族,还是新贵乍富之家,依然可以从上马石的图案和大小上推断出八八九九。

它们背后的信息和妞喜欢的《哈利·波特》一样,讲的无非是沉浮是非、一喜一悲。看得多了,渐渐知道每个人都躲不过由一片嫩叶被炒成干茶的历程:从初生时得春风惠雨的关照,到被放到火上熏烤,少了哪一个环节都成就不了层次分明的茶香。不同的是,我们面对关坎,可以自主地选择面对的方式,可以造就自己的人生。我命由我不由人,自己的故事需要自己去谱写,不需要也没必要做样子给别人看,尽心、安心就好,至于结局,交给后人猜故事好了——当然,这还得看自己有没有谱写出个好故事来。

2019-09-20 文/图 烟丝 1 1 济源日报 c_36473.html 1 上马石:岁月沧桑话兴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