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郑州6月21日电 鼠小弟(小朋友)带着粮食(足球)慢慢踢过山洞,然后再爬过山洞,穿过所有山洞后再带着自己的粮食回到原位。这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金水一幼)小班的一堂足球游戏课,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陈星翰是这所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他刚刚上了一堂《抢车位》的足球课。“我3岁就开始踢足球了。我们全家都喜欢踢足球。我爷爷当守门员,奶奶当前锋,爸爸当中锋,我当裁判。”陈星翰说。
陈星翰所说的是一种角色扮演的足球游戏,金水一幼的孩子们经常玩。在这所幼儿园的课程表里,17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老师们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了90多个足球游戏。
然而7年前,这所幼儿园还对幼儿足球一无所知。2012年,金水一幼要求各班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展特色课程。李博雅老师在小学和初中踢了8年足球,于是开始探索如何教幼儿踢足球。
“刚开始,没有现成的经验或课本可借鉴,我就教小班的孩子怎么用脚内侧、外侧踢球,但发现孩子们不感兴趣。园长也提醒我,说这种方法不适合3岁多的孩子。为此,我们还争论了一段时间。后来,我觉得这些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些枯燥,就开始摸索搞足球游戏。在小朋友刚接触足球时,允许用手去触摸球,以降低游戏难度。”李博雅说。
“孩子的天性是玩,而且幼儿阶段不需要他们学很多足球技能,关键是让孩子们爱上足球、爱上运动。”有着21年幼教经验的金水一幼园长刘霞说。
通过一个班级的3年探索,金水一幼开发的萌宝足球游戏课程获得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认可,开始全园推广。更多老师参与到足球游戏的设计中。他们逐渐把一些停球、带球、射门的动作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
已上小学四年级的张汀杭是金水一幼开展足球探索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上小学之后,依然热爱足球,并被选入校队,一直担任主力。
张汀杭的妈妈丁利娜说:“孩子是从上中班开始喜欢足球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虽然现在打比赛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孩子更勇敢、更懂得团结协作了,而且越来越自信。”
“我们的理念是通过足球让孩子热爱运动。幼儿足球只能以游戏化、趣味化的活动形式达成,不可成人化、小学化、功利化、竞技化。”刘霞说,“但是不可竞技化并不是说不开展比赛,而是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比赛,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等。”
现在,金水一幼每两年开展一届足球文化节,在大班开展足球班级联赛;在中班和小班组织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足球亲子游戏。
中班学生马睿博的爸爸马绍明说:“孩子上幼儿园前,身体比较弱,刚开始踢足球时胆子小,不敢玩。经过近两年的足球游戏的训练,孩子现在特别喜欢玩足球,身体也比以前棒了。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开展足球活动。”
“有些家长质疑说,踢足球会受伤或者只练下肢不利于全身发育。我觉得,首先幼儿的对抗很小,而且都是在安全范围内和老师的监管下进行的,不会有大问题。偶尔有个小磕碰也正常,这是孩子成长必须面对的。”马绍明说,“另一方面,除了足球,学校还有篮球、跳绳等运动,不会只练腿。”
现在,很多幼儿园到金水一幼学习他们的萌宝足球游戏课程和理念。金水一幼会将这些游戏规范化,编成教材供其他学校使用。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郭蔚蔚说:“金水一幼通过游戏化场景来开展足球活动,比较注重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而且开展的比赛降低了难度,突出娱乐化和趣味性,为幼儿足球的开展提供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