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行走在济源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果蔬大棚、整洁的街道、生机盎然的绿化带、鲜艳美丽的文化墙……在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济源绘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农村新画卷。
沃野千里共筑田园梦想。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迅速出台《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迈进。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我市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9.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预计达77.57%;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蔬菜制种+高山蔬菜”模式亩均年收入在8500元以上;持续推进核桃种植、良种繁育示范与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等工作,全年林业产值预计达20亿元;启动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建设,年新增总效益2200余万元;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预计全年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250亿元;通过“四台一会”融资服务平台提供支农贷款8150万元,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建成运营370个益农信息社,发展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71家、交易总额5600余万元,通过农信互联济源运营中心交易生猪6万余头、交易总额9050万元。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可谓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建成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11个,省级生态村208个;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村90个;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所有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4G无线网整体覆盖率在98.5%以上;积极构建绿色体系,完成“森林河南”造林和抚育任务9.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60余万株。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增强农村民生福祉。我市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29元;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扶持自主创业1726人,带动5700余人就业,向现有6家市级返乡创业园发放奖补资金56万元,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807万元;2018年,财政对乡村振兴投入资金达17亿元,将涉农支出预算由2017年的4.2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4.5亿元;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6家、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点507家。截至11月底,全市金融涉农贷款达160亿元。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愚公儿女,在乡村振兴这份大考卷上,必将留下别样的精彩。
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