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闲地上栽下一株株绿化苗木,街头公园、游园不断增多,路上的坑槽少了,世纪广场、城展馆正在动“大手术”……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济源城市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在增强。
2018年,我市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扎实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突出抓好交通秩序治“堵”、生态环境治“污”、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全力打造秀灵、美丽、宜居、幸福济源。
做好“四篇文章”,城市形象有了较大改观。以绿荫城方面,我市新建提升一批街头广场游园,改造提升世纪广场,提升蟒河游园群和湨河带状公园;新建中心城区59处共7100亩空闲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1.3万亩城郊绿化项目,所有镇全部跨入省园林城镇行列。以水润城方面,我市实施济水源、蟒河湨河苇泉河等8条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打造,小浪底北岸灌区,盘溪河生态修复,黄河蟒河沁河“三水”入“三湖”、入济水源、入东湖等引黄调蓄和水系连通重点项目;完成苇泉河、盘溪河、珠龙河治理和蟒河上游截污管网建设,全市237个工业企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以文化城方面,我市实施济水源项目,建设济渎大街仿古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改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和“那些年”文旅度假特色小镇,建成王屋山愚公移山教育基地和各街道、镇新时代党建文化园,提升37个社区文化便民服务中心。以业兴城方面,我市实施济源力帆共享电动汽车、“双创”示范基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柿槟物流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玉川物流园区获批并建成“两仓”。
突出抓好“四治”,城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治“堵”方面,我市打通荆梁中路、济源大道、南二环等断头路,改造拥堵路口5个,改造济钢下穿立交桥积水点和部分道路积水点,改造提升南环、西环等老化道路。治“污”和治“脏”方面,我市新建市政管网80余公里;第三水厂建成并开始联动调试;新建中、低压燃气管道160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100%,全市5个街道、2个产业集聚(开发)区、6个平原镇实现全覆盖;加强城市供热主管网改造,城市集中供热覆盖率在75%以上,构建了市区15分钟维修服务圈,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全覆盖;大力推进公厕革命,中心城区新建、提升改造公厕50座,镇建成区新建、提升改造公厕22座。治“差”方面,我市全面实施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有效解决群众用水、用电、用气、用暖等问题,累计受益群众6.9万户;推进保障房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800套,新分配入住1500套;积极打造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教育圈”、10分钟“康养圈”、15分钟“文化圈”、15分钟“健身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在我市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的同时,从国家住建部传来两个喜讯:我市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检,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专家初审。
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