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西晋“位至三公”铜镜

西晋“位至三公 ”铜镜 市博物馆资料图

西晋“位至三公”铜镜,直径9.2厘米,厚0.3厘米,1978年4月于五龙口镇贺坡村出土。

该镜系青铜质地,镜作圆形,圆钮,无钮座,钮外一周连珠纹,钮上下相对竖写“位至三公”铭文,两侧相对夔凤纹图案,其外为波曲纹两周,射线纹一周,宽平素镜缘,整体呈褐色。

“位至三公”铜镜主要流行于东汉早期至六朝初期。三公是对古代官职的称谓,从周代到明清一直沿袭应用,只是各个朝代所指有所不同。周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建立了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官制。西汉时将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他们是负责军政司法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宰相,拥有很高的权力和荣誉。

从古至今,许多人把追求高官厚禄,以达荣华富贵作为最高目标。该铜镜上的“位至三公”虽是吉祥用语,但又是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体现。人们把“位至三公”字语铸刻在日常生活用具上,当作对子女的厚望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杨艳军

博物馆的展品以其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欣赏博物馆展品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文化生活的满足,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本版特开辟《博物馆之窗》,让人们在阅读报纸的同时,可以轻松便捷地欣赏博物馆展品,了解济源文物的文化内涵。欢迎对此专栏有兴趣的朋友留言,共同挖掘济源文物里包含的历史和艺术信息。留言请发送至电子邮箱836979929@qq.com。

2018-03-16 1 1 济源日报 c_9030.html 1 西晋“位至三公”铜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