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闹花灯

◆张文丽

作为一个地道的济源人,对于元宵节,我有一种朴素的独特的情怀。那是沉淀在灵魂深处的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是铭刻在记忆相册的对时代发展的频频回首。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正月十五的济源城,总是被一种热闹的氛围萦绕着,游园,花灯,巡演,猜谜,每一样都那么勾人的魂,夺人的心,可真是万人空巷聚宣化,人山人海庆佳节。

最妙的是飘点小雪呀。那轻盈的雪花像个调皮的精灵,轻吻你的唇,逗摸你的发,嬉拍你的肩,兴挽你的臂,时不时再跟你捉个迷藏,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平添了许多浪漫。这样的节日,无论是看花灯,还是观巡展,或是坐在小摊前喝一碗热乎乎的汤圆,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当然,飘雪的日子最适合游园。尤其是农村的人,能在节日的时候来到城里逛个公园,走走平平阔阔的路,看看花花绿绿的灯,赏赏光光鲜鲜的景,尝尝软软糯糯的汤圆,也算是过了一把城里的瘾。

元宵节的乐趣当然不只在此。在一定程度上,春节是各家过各家的,但元宵节过的可是大伙的。各个镇(办)各个村庄,各大企业,各级学校,都会倾心全力准备节目,以此来展现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创造、新成就,从而展示济源人的时代风采与精神面貌。最热闹的当然是巡演。宣化街是表演的中心街道,那真是摩肩接踵,不留一寸闲地,里三层外三层,挤得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道路中央是表演的队伍,每个单位的表演都各有特色风格不同,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光看那五颜六色的服装、缤纷多样的头饰、名目繁多的道具和一丝不苟的化妆,你就知道大家准备得多么充分,谁都想在这一年一次的巡演中一展风骚。铜锣队、军鼓队、武术队、腰鼓队、秧歌队、高跷队、旱船队,一队一队,各成方阵;老人组、青年组、妇女组、儿童组、娃娃组,一组一组,精彩纷呈。舞龙舞狮之中尽显中国元素,说唱逗笑之中彰显民风民俗,那表演可谓妙不可言!

城心公园的广场,展出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只等巡演结束,这里的鼓点才会敲起来。远远望去,就像进入了皇宫大院,张灯结彩富丽堂皇。大的,小的,红的、粉的、黄色、紫的、圆的、方的,更有六角的、龙头的、鱼尾的、孔雀的,莲花样的,真是看不尽的花灯万盏,赏不尽的风光无限。尤其是公园的亭子沿、栏杆上、水池边、高树上,都用灯管灯带进行了装饰,如仙境一般。若是风儿故意凑个热闹,雪花特邀做客,那些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蓝的光、分不清颜色的七彩的光,就会在水气氤氲的夜晚更显得光怪陆离,如梦如幻。最令人心动的还是那些融入机械元素的大型彩灯,简直就像个会发光的巨型玩具,有的转盘做底座,有的弹簧为筋骨,有的化身动植物,或旋转,或摇摆,或行走,姿态各异,百看不厌。记得有那么两年的元宵节,为了应景,曾在新蟒园人工降雪,为的就是打造一种节日的诗意,展现济源的时代观感。

如果元宵节只是看看表演观观花灯,那肯定会觉得缺点什么。所以,有点兴致的人常常会加入猜谜的环节之中。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飘着彩色的谜条,成排成列,组成大大小小的“回”形谜宫,徜徉其间,就好像步入神秘的九宫八卦阵,如果不是凝神静思,巧思奇想,是难以找到一个智慧的出口的。瞧,一页页谜面像小旗向人们招手,又像调皮的娃娃,故意把自己的脑袋隐起来,或只露出一只小手、小脚,或一个后背,故意给人们制造悬念,吸引人们去探索去发现,直到揭开谜底才能领到一份智慧的奖励。说到奖品,无非就是一支笔一个本,或是一盒牙膏一支牙刷什么的,但大家在乎的不是奖品的贵重与否,而是陶醉在猜谜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当然还有自己获得成功的那点小小的惊喜。虽然每一次猜谜,都有许多的谜语未能猜出来,但是大家还是尽兴而归,毕竟能有机会在成千上百的谜面中穿梭,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操的陶冶,一种灵魂的摆渡。

“正月十五闹花灯,宣化情满起高潮。非遗龙灯舞盛世,济水欢歌庆元宵。”如今的济源,更加蓬勃,更加昂扬,更加时尚,更富诗情。尤其是今年,为了打造诗韵济源的名片,市里更是精心布局,文化元素融入街道,民俗表演糅合非遗,现代科技与传统碰撞,家国情怀与书香燃烧,火火的济源正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豫西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放异彩。

2025-02-12 ◆张文丽 1 1 济源日报 c_120035.html 1 闹花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