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早朝是中国古代早朝的三种形式之一,又称外朝,于每年的元月一日举行。唐太宗贞观时期元日早朝在太极宫太极殿举行,唐高宗以后移至大明宫含元殿,武后居洛阳期间在洛阳含元殿举行。武周以后,元日早朝多在长安大明宫举行。
元日早朝是唐代重要的年度朝会形式之一,唐代有朝廷为官经历的诗人大都参与了早朝并创作了不少诗歌。在唐人的元日早朝诗中,有近十首以“观”“陪”为题的作品,是这类诗歌中比较特殊的。如韦应物的《观早朝》、包佶的《元日观百僚朝会》、杨巨源的《元日观朝》、灵澈的《元日观郭将军早朝》、厉玄的《元日观朝》、欧阳詹的《元日陪早朝》等等。在不能有观众和陪伴者的礼制下,“观”“陪”现象及其书写很耐人寻味,应该与朝贺者独特的早朝心理有关。这些诗人不用早朝的正常视角,他们借对早朝的“观”“陪”书写表达了自己的仕宦追求,很有个性特征。
这类诗歌中的“陪”“观”书写有三种类型。韦应物以低层武士的身份入早朝,通过观文官的早朝抒写自己的角色错位感;杨巨源和厉玄以微官的身份入早朝,表达了自己始入早朝时“不敢视”的卑谦感;包佶早朝时“观百僚”而叹友人不遇,欧阳詹以“陪”早朝的感慨抒发自己不遇之悲。这种种情感,虽异于元日早朝的朝贺礼仪,但更契合诗人的仕宦心理,极有时代色彩和参考价值。
(《甘肃社会科学》 傅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