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生活

“酱油生虫”的真相

配图选自网络

近日,关于“酱油生虫”等消息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并不少见,令消费者“谈虫色变”。酱油作为厨房必备调味剂,使用频率较高。谣言的传播不仅引发消费者恐慌,还给调味品相关产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查明事实,澄清真相。

那么,酱油为何会生虫?虫子是什么?生了虫的酱油还能再食用吗?酱油应该如何正确保存?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中国著名调味品专家吴鸣等相关专家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酱油生虫”的元凶是什么

相关资料显示,每年夏天,江西、广东、广西、浙江、湖南等地都会出现多起食物生虫事件,生虫的食物范围涵盖酱油、酱料、鱼肉、饭菜、奶制品等。其中,“酱油生虫”事件经常发生。

酱油为什么会生虫?在阮光锋看来,酱油在使用过程中密封不严,被一种叫“酱亚麻蝇”的虫子趁虚而入。

阮光锋表示,“酱亚麻蝇”通常在5月开始出现,10月之后减少,因此酱油在夏天和秋天更容易生虫。“酱亚麻蝇”喜欢温度在20℃—30℃、湿度在60%—90%的环境。因此,“酱油生虫”事件大部分发生在南方地区。

据了解,“酱亚麻蝇”比较特殊,喜欢在酱类产品中产虫,比如豆瓣酱、酱油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酱亚麻蝇”名字中带“酱”字。

“‘酱亚麻蝇’具有比较特别的‘卵胎生’方式。‘卵胎生’是指幼卵直接在母体内发育,母体生产的时候直接产虫。”阮光锋进一步说,这是在生活中食物暴露时间并不长,也没有看到虫卵,却发现食物生虫的原因。

酱油为什么会生虫

既然酱油内的虫卵是孵化出来的,是不是酱油在出厂时就自带虫卵,开盖后便孵化成了蝇虫呢?

为此,吴鸣表示,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市面上常见的酱油,它们的生产都有正规的生产程序,以及严格的管控。为了确保酱油的品质,酱油在灌装前,一般要经过过滤和高温灭菌处理。因此,正常情况下,酱油中不含其他杂质。

“酱油生虫”,是酱油开封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据了解,“酱亚麻蝇”的两个触角,可以帮助它快速找到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质量较好的酱油,富含氨基酸。酱油开封后,残留在瓶盖、瓶身等处的酱油,很容易吸引“酱亚麻蝇”。

生了虫的酱油还能食用吗

网络上有些报道称,“酱油生虫”是因为酱油生产厂家在生产酱油时,质量管理或灭菌措施不完善,导致酱油本身携带了虫卵,时间长了,虫卵就在酱油中孵化成虫,导致酱油在使用几天后就出现了生虫现象。

据了解,普通苍蝇的卵在高盐分的液态食物中,比如酱油,是无法孵化的。阮光锋认为,“酱亚麻蝇”直接产出的幼虫,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并生长。

因此,“酱油生虫”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在于“酱亚麻蝇”能够直接产出幼虫的“卵胎生”繁殖方式。酱油携带蝇卵并孵化成虫是不可能发生的。

对于生了虫的酱油是否还能食用,吴鸣表示,如果酱油已经生虫了,说明酱油被污染了,不建议消费者食用,并建议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按照标签上标注的储存条件来储存酱油。

此外,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食物生虫,专家列举了三个小妙招:

酱油等容易招引“酱亚麻蝇”的酱类食品,使用完后,要及时将瓶口、瓶身擦拭干净,并盖好瓶盖。有条件的,建议在冰箱里保存酱油。

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厨余垃圾。

存放食物时,加上食物罩,防止苍蝇在食物上产卵、产虫。

有关食物生虫的报道,在每年的夏秋两季屡见报端,并引发关注和争议。不信谣、不传谣,用科学、客观的眼光看待事实,才是大家应有的态度。

(李楠 李亚)

2023-08-30 1 1 济源日报 c_101610.html 1 “酱油生虫”的真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