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书都有适合它的读者,不同年龄段的人,适合的书也不同,感受也就不同。长篇叙事散文《齐迹》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
《齐迹》讲述的是济煤能源集团董事长齐百红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深处对故乡,对亲人,对同学,对企业,对职工的那种深沉的爱。通过对齐家的历史变迁,祖辈和父辈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胆识担当以及齐氏家族的文化元素的解析,来阐释这些元素对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影响和熏陶,乃至对齐总的人生规划、事业追求、胸怀胆魄、为人处世产生的影响,既让人感到爱的温暖,又让人产生一种奋发的力量。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有一个字贯穿全文,那就是“爱”——对故乡的爱,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的爱,兄对弟、弟对兄的爱,对企业的爱,对员工的爱。如果没有深沉的爱,作者不会写出这么多情温暖的文字,不会写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不会写出槐滩四季的风景,不会有几十首关于槐滩的诗词歌赋,更不会有产生影响的人文纪录片《根在槐滩》。也不会用一首歌词来形容和齐总的关系。“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苦着你的苦。所以追求着你的追求,幸福着你的幸福”。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母爱。母爱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动人的心弦,是妈妈怀抱中最温暖的歌谣。母爱,是儿子小时候为抢到一小片馍皮被小伙伴绊倒在门槛上,门牙被磕掉,满嘴流血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母亲的泣不成声、泪雨滂沱;是高中时母亲不止一次来回走20多里路,为儿子送来家人舍不得吃的仅有的几个白面馍馍;是儿子远离故土到河北工作时,母亲穿着那身黑蓝色偏襟夹袄、黑色裤子、紧裹的绑腿带,执意送到大门外的大坡底下,微微扬起右手久久不愿离去;是母亲一针一线给儿子缝制的御寒的冬衣;是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坐在煤油灯下纺花织布的身影;是二姐有病时母亲做的一碗香喷喷的酸汤面叶;是探家时,母亲紧紧拉着儿子的手舍不得放开,通煤火,做当时最好的荷包鸡蛋;是母亲病重时还依然对儿子的牵挂……
现在,我能体会到齐总写的散文《怀念母亲》《追忆母亲》为什么写得那么好,细节描写得那么细腻。“母亲把零钱整钱双手一遍一遍压平捋直,用小手绢一层一层包裹起来,放在老旧的箱底下,逢年过节给孩子们压岁钱或邻居们有难处时才舍得拿出来……”能够体会到每次回家都想帮着母亲把水缸里的水挑满,体会到齐总为什么脚跟磨烂发炎也舍不得请假,舍不得一天1.7元的工资,体会到即使后来齐总当上了矿长也要抽出时间回到老家,哪怕是晚上父母亲已经睡下,也要在窗户根下叫一声母亲,听到母亲的应答才心安离去。这些都是儿子对母亲的爱的报答和怀念。
都说父爱无言。文中的父亲也就是齐叔,不善言谈,把对儿女的慈爱装在心里,把全家的责任担在肩上。父亲16岁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他是奶奶的依靠,是两位叔叔的未来。在艰难的日子里,父亲靠着两只脚板往返于河南济源、山西阳城两地,为子女换回维持生计的小米,先后供两个叔叔读了中专和大学,和母亲一起养育了6个儿女。这个在战乱和灾难中走出的家被父亲经营得和睦而温暖。同样,也是因为爱,齐总6个姊妹会每周六回老家看望老父亲,和父亲聊聊天,陪父亲吃一顿饭,住上一晚。
在读的过程中,我几次合上书又翻开,翻开又合上,均是因为文中那深似海的母爱和厚重如山的父爱让我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济煤能源集团一步步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坎坷,艰难,曲折,可齐总始终给我们传递的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破楼兰终不还”“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从穿着母亲和姐姐做的新布鞋走在铺满碎石子的路上把鞋磨烂,到今天踏上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这条路,齐总走了50年。这背后又付出了多少苦累和心血?也正是这种信心和决心,支撑着齐总,支撑着六千矿山儿女,披荆斩棘。也正是齐总心中始终充满了爱,充满对生活的爱,充满对故乡的爱,充满对亲人的爱,充满对企业的爱,充满对员工的爱,才有“建百年企业 创百年辉煌”的伟大目标,才有把企业建成最安全、最和谐、最文明,最让世人放心,最令世人向往的伟大愿景,才有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过上好日子的那个充满“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