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书画

学笔临帖以成自化——略谈从智永《真书千字文》学书法

孙秀梅

释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本姓王,僧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其一生,坚持不懈学习书法,传承家法广布千文。

智永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他晚年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1000多本,从中挑选出最满意的800本,分别送给浙东的各个寺院。时至今日,他所写的《真草千字文》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范本。历代书法名家无不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视为楷则,更是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倘若一个书法初学者能够将这1000个字融会贯通,在书法的学习上便可势如破竹。智永《真书千字文》是后人从《真草千字文》中剪辑出来的。现在市面上的临本,大多是把智永《真书千字文》放大影印出版,字形呈中楷,所以可以使用中号狼毫或兼毫笔临写。

学习任何字帖,不外乎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学笔法;第二,临法帖;第三,成自化之作。临帖前,先学笔法,笔法是学习书法的前提、目的和重点,笔法是书法的核心。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功力深厚”的书作,从结构、章法来看都没有问题,但就是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缺“神采”,缺“飞动”之气,问题就出在笔法上。也就是说,凡是写得不“飞动”,皆是不得法。“神采”有了,“字形”自然会有。

初学书法,先要学会执笔、运腕。运腕的练习,是为了线条有力、厚实,生动有神采。中锋为主、侧锋取妍。分中锋用笔、侧转中锋、中侧转换等多种笔法。运腕的目的,是为了行笔过程中时常保持回到中锋的状态。楷书是八面出锋,笔法比篆书丰富很多。笔法从笔毫的表现来描述,分为两大类:万毫齐力和侧毫用笔。书法线条的质感就是由中锋、侧锋、中侧并用体现出来的,形成了书法特有的魅力。

掌握了笔法,再用心读帖,然后下笔临帖。

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用笔个性,先揣摩透智永的笔法特点——字迹中所保留的用笔行笔方式,再去写他的千字文,就会写得很到位。就如做题,先解题,后作答。不“解题”就去练,只能是徒具其形貌,练多少年也是不得法。一遇到创作,就无所适从。“解题”就是读帖,揣摩书法家书写时的动作,还原那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就如姜夔所言:“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黄庭坚《论书》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要明白怎样用笔,诸如顺入、逆入、翻笔、绞转、折笔、接笔,是轻提暗过,还是按压铺毫,等等,总之要“如见其挥运之时”。 细观智永用笔,大多凌空取势,尖锋翻笔入纸,笔锋多变,直中有曲,情意紧密,用笔灵动,楷行草意,可谓精熟老练。

智永虽然临的是王羲之的《千字文》,但是不可避免有着个人的书写习惯和时代风格的烙印,实际上已经是自化之作。由于时代不同,工具材料不同,特别是认识与感觉不同,我们在临的时候,特别是初学者刚开始临写,感觉很难临像。基于此,本人临写此本《千字文》,以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得更加全面,还需要深入学习原帖。智永书写的目的是为了示范和推广乃祖书法,其章法韵味与“书圣”王羲之相比,还有一些差别。所以,掌握了智永用笔和单字结构之后,还应学习“二王”的手札。

2023-07-04 孙秀梅 1 1 济源日报 c_99377.html 1 学笔临帖以成自化——略谈从智永《真书千字文》学书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