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臭、吃着香,说的就是榴莲。眼下,大量榴莲成熟上市,不少榴莲爱好者热衷于在市场上购买一整个榴莲回家“开盲盒”。那么,“榴莲盲盒”为啥受到追捧?吃起来香甜绵软的榴莲又该如何挑选呢?
“质优价廉”趋势有望延续
4月初身价在每公斤百元的榴莲,在“五一”小长假结束后价格“腰斩”。
“榴莲的价格与到货量有关,每天的进货价都不一样。现在的价格降了些,降幅大概在10元/公斤。市场需求会影响价格走向。”广西一家水果店的老板表示,当前榴莲受供货量增加影响价格有所回落。
业内人士表示,5—8月,大量榴莲上市,正是榴莲的销售旺季,“质优价廉”的趋势有望延续,价格或继续“一路向下”。
开“榴莲盲盒”解压
进入5月后,在一些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开“榴莲盲盒”的相关话题热度较高。“买榴莲就像赌石”“挑榴莲仿佛开盲盒”等话题相继冲上热搜。
买个未开口的榴莲,亲自打开看有“几房肉”,以获得拆盲盒般的惊喜。有网友评论:“最近迷上了开‘榴莲盲盒’,吃不吃无所谓,主要是开盲盒。”由榴莲引发的讨论持续不断。有网友表示,虽然自己不喜欢吃榴莲,但热衷于看别人开榴莲解压。
部分生鲜电商和即时零售平台嗅到了商机,不仅适时推出“榴莲盲盒”产品,还策划了榴莲促销季活动,从供给、价位、品质把控、配送时效等方面,全方位满足网友开“榴莲盲盒”的需求。
挑选贮存有方法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榴莲出现在超市、水果店等销售场所,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消费者在选购、贮存榴莲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看:颜色偏黄则表示成熟,若是暗黄或偏褐色则有些熟过头了。外表尖刺越多越密集,说明果肉越多。微微开口但不会看到过于明显的果肉最佳,裂开太宽的则是熟得太过了。外形应该较为规则和对称,如果有明显变形或者压痕等,很可能在储藏或者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榴莲的大小和形状与成熟度相关。成熟的榴莲有一定的重量,形状相对规则,并且表面没有过多伤痕。
闻:靠近榴莲的裂口,若闻着有生味,说明榴莲还没有熟透;若闻着有酒味,说明榴莲成熟过头;若闻着香甜,可以放心购买。
听:成熟榴莲的果壳和果肉之间是有空隙的,拿起来摇一摇,如果能听到细微的声响,说明榴莲已经熟了。
捏:捏住榴莲外壳上相邻的两根刺,微微用力向内靠拢,若能轻松捏动,说明其成熟度高;如果刺又尖又长且不容易捏动,说明榴莲的果肉少皮厚,没熟透。用指甲捏榴莲的果柄,如果留下指甲印,说明榴莲比较新鲜;若果柄干枯,说明榴莲存放时间较长。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榴莲。如果选购进口榴莲,需关注产地、来源、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信息。避免自行代购和境外购物,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榴莲。
榴莲的贮存颇有讲究,主要分为自然贮存、冷冻贮存。
自然贮存。未打开的榴莲需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未成熟的榴莲,可以用报纸或布包好,与苹果、香蕉等水果放在一起,在阴凉处保存,这样有利于成熟。
冷冻贮存。榴莲打开后,果肉需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在4℃的温度下冷藏,一般不要超过2天。在-18℃的温度下冷冻,贮存时间更长。再次食用时,应注意查看其是否变质。如果闻到酸味或酒味,不要食用。
食用榴莲前要剥壳。首先,用刀把榴莲底部凸起部分切开,可以看见里面的纹路,然后用刀顺着纹路切下去,再把榴莲壳剥开,取出果肉,即可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榴莲虽好吃,但不宜食用过多。对于一些特殊人群,食用榴莲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榴莲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应少食;二是榴莲含钾量较高,肾病及心脏病患者应少食;三是榴莲果肉黏稠,易阻塞咽喉、气管,从而引起窒息,老人和儿童须少食、慢食。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