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想起一个人。他是父亲的朋友,现在想来,我应该叫他叔叔。
那是1991年,我6岁,父母租了很多同村的田地,忙不过来。我姑姑和姑父回娘家帮忙,晚饭的时候,姑父说他认识邻村一个人,可以给我们家介绍一个帮工。
父亲说:“好是好,就怕请不起。”姑姑接着说:“这不用担心,他的智力稍微有点问题,但是有力气。如果你们不嫌弃,我可以带过来先让他干干看。他一个人在家也挺可怜。”
父母一时不置可否。
过几天,姑父把他带来了,还没说话,他就对我咧开嘴笑起来,说起话来更是如打雷,吓得我赶紧躲在母亲身后。
姑姑忙笑着给我说:“不要怕,叔叔耳朵有点背,他怕别人听不到,所以说话声音大。”
稍微熟悉后,他就去给驴加草料去了。
此后,这位“傻子”叔就吃住在我家,随我父母除草、犁地,种庄稼,烧窑制砖,虽然有点笨拙,但是很卖力。
闲下来的时候,他就和父亲一起抽烟,喝水。因为耳朵背,所以他们交流也不多,但是感觉并不尴尬,因为,他已经成了家里的一员。
每到换季的时候,母亲也会给他置办好衣服。过年的时候,虽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但“傻子”叔仍坚持回家过年。每每此时,母亲就会提前蒸上一大锅白馒头,再加上不少菜和肉,父亲则会给他一条烟和不少工钱,让他带回去。
每年初二,他还要来我家回礼,每年都是一包果子角,有一年还给我姐俩带了几颗糖。
我曾经想,他回家也一个人,为什么还要回去过年呢?会不会是为了专门准备礼品呢?
日子就这样平淡而忙碌。一晃,好几年就过去了。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我坐着父亲的驴车,碾着冰辙去给“傻子叔”送年货。一到他家门口,我就被惊呆了。
高高的地基上,立着三间虽然破旧,但不失古朴的大瓦房。进了屋,我才发现,屋里简陋到只有床和一些破旧的物件。内部的简陋和大宅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回来的路上,父亲告诉我,“傻子叔”的父辈曾是村附近有名的一个大地主。家道中落后,再加上自己精神有点问题,曾经辉煌的老宅,就剩下了三间正屋。
那天,年少的我,坐在驴车上,脑海中浮现了很多“傻子叔”的画面,我想不通为什么富了还会穷,为什么穷了还很知礼数?……
以后的很多年里,“傻子叔”都来我家帮忙。父亲和他也成了好朋友,我也能看出他喜欢我们这个家庭。
后来,我去了城里寄宿式学校上学,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见到“傻子叔”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再后来,我们在县城定了居,父母又做起了生意。因为生意太忙,我们回老家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父亲说,我们搬往县城的时候,给“傻子叔”说了新家的位置,也写了便条,可是他一次也没去过。
后来,父亲听村上人说,“傻子叔”又去我们村找了我们很多次,当然是无功而返。我想,他应该是想碰碰运气吧。
父亲为此大为感动和内疚。随后的几年,他抽空又去找过“傻子叔”很多次。
有一年,父亲又去看他,但是那次没找到。
听人说,“傻子叔”坐了牢,因为他被同村几个人撺掇,一起去扒旧干渠上的钢管卖钱,被人举报,同村几个人听到警笛,都丢下工具跑掉了,只有“傻子叔”因为耳朵背,没听见警笛声,所以被抓走了,关了两年左右。
他出来后,父亲还去看了他,可是他精神已经不太好。想不到那一次,居然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听说他被村里送到了镇上的养老院,只是他不太习惯。
过了几个月,他便去世了。
听说他和他的父母埋在了一起,只是很少人知道哪个坟是“傻子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