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底色

□郑岩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既要做好物质积累,也要实现精神丰实;既要让人民仓廪实、衣食足,也要让人民知礼节、明荣辱

从《觉醒年代》中体悟历史的波澜壮阔,从《守岛人》中坚定爱国的无悔誓言,从《我们走在大路上》中激扬自信的精神力量……近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公布,受到广泛好评。在观看、倾听与阅读的过程中,无数人获得了温暖、鼓舞与启迪。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既要做好物质积累,也要实现精神丰实;既要让人民仓廪实、衣食足,也要让人民知礼节、明荣辱。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实质性的进展,需要我们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一些人把共同富裕的目标聚焦于物质层面,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陷入物质主义过度膨胀、缺乏健康精神追求的困境。事实上,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新时代这十年,党领导人民铸就了巍峨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文化建设气象万千,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精神面貌深刻改变,精神力量显著增强。事实证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对于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必须看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辅相成。其中,物质富裕是基础,能够为精神富裕提供物质条件;而精神文明也将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做好统筹兼顾,将“富口袋”与“富脑袋”统一起来,既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也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价值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过去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时并不突出的精神需求,现在显得更加迫切;过去较为单一的精神需求,现在已经延伸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多形式。从精彩的文艺作品到多样的文娱选择,从普惠的公共服务到和谐的社会氛围,不断满足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蛋糕”做大做好、切好分好。促进精神共富同样如此。一方面要加大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为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另一方面,着眼精神文化产品在城乡、地区间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图景,文化是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时下,在乡村戏台观看经典折子戏,在美术馆欣赏中外画家名作,在街边打卡24小时自助城市书房,在移动端畅享各类影视作品,正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常态。推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更好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活跃,精神富有定能成为共同富裕的鲜明底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不竭力量。

2022-12-29 □郑岩 1 1 济源日报 c_92143.html 1 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