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故乡常入梦,始觉年岁长。
三条河围绕着小村庄,一村人生活耕作忙,学校就在小河畔,水声哗哗响耳旁……故乡入梦,总是这般美丽模样。故乡,是一个普通的豫北平原乡村,北望可见太行山,晴天隐约可见神农山紫金顶的百年白皮松树。东、南、西三面都是一马平川。田野把村子包围,冬天长小麦;夏天长玉米;春天,油菜花给麦田镶金边;秋天,满目的金黄揉皱了乡亲们喜悦的脸。三条河流的都是沁河水,小村所在的地方叫沁阳。
忆故乡,忆的是故乡事。木头戏楼改成的老学校,砖头木板搭成的长条课桌,河边抓鱼,地头割草,树林里拾蝉蜕,田野里挖红薯。故乡事,没大事,但都是趣事。
忆故乡,忆的是故乡人。已经离去的爷爷、奶奶和父亲,他们的笑容,依旧慈祥。还有东邻做豆腐的王大伯,前街救过我命的杨疙瘩大爷……依稀都在眼前。故乡人,是乡情。
忆故乡,忆的是家乡味。村南干河北岸有李子园,春天李花香,夏日李子甜。家家户户冒炊烟,柴火饭香就是家乡味。
年岁越大,越忆故乡。故乡是根,故乡是念想。
他 乡
寄居他乡时间久,且把他乡作故乡。
他乡小城西面、北面是山,南面是岭,小城安静卧在山岭之间。这里是愚公家乡、济水之源,北有太行王屋,南临黄河,典型的北方山水小城。2000年,因为工作,来到济源。2004年,户口也迁来济源,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济源人。记得那是2011年,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从学校回来,一口一个“娘咦”,十年没有学会说“娘咦”的我,跟着她,竟然也学会了济源人的口头禅。那个瞬间,突然明白,故乡,已渐行渐远,他乡已似故乡。
济源日报社记者、编辑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度了解了济源的历史文化,也走遍了济源的山山水水、大小村落。后来,安家在湨河岸,每天在河边晨练。湨河,就如同家乡绕村而过的三条河一样,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河中的鱼儿,水草中的鸟儿,在哗哗的流水声中,让儿时熟悉的时光再现。
再后来,去外地出差,别人问我来自哪里,我很自然地就说来自济源。是啊,在一个地方生活了20多年,家乡已成籍贯,他乡成了故乡。20多年,受一个地方水土滋养,这个地方承载了生活的喜怒哀乐,见证了岁月中的点滴成长。
他乡成故乡,有家的地方,也是故乡。
吾 乡
心安吾身,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么多年,读了一些书,也去过一些地方。不知是在哪个瞬间,突然明白,故乡是根,他乡是身的居所,吾乡,才是安顿心灵的地方。
读孔子,读到“仁”,读到“恕”,读出最好的人生,是把心放到有爱的地方。读老子,读到“道”,读到“无”,读出最好的招术,是从心所欲的无招。读王阳明,明白了“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读林清玄,读出了“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在黄山,融入于漫山的松涛云海。在华山,惊叹于山峰的陡峭奇险。在九寨,沉醉于满沟的水色五彩。在昆山,流连于社区的雅致清洁。身心合一的行走,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可与松涛应和,可与水色同辉。
平常烟火,诗与远方,化入胸中,有心之地皆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