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写作着是快乐的——序娄继周随笔集《箜篌引》

◆孙勇

箜篌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产自于中牟韩寺镇古城村。创造箜篌这一乐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代音乐宗师师延。

词牌《箜篌引》的创立虽然还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已经在全国古诗词爱好者中广泛传播,得到百度百科的认可并列入词条。无论对于热爱文学艺术的朋友,还是对于古城村的老百姓来说,《箜篌引》词牌的创立,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值得祝贺也值得书写。

创立《箜篌引》词牌的,就是诗人、省散文学会官渡桥创作基地主任、我的好友娄继周。

娄继周不但是一位创作成就卓著的散文随笔作家,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地域性文化学者。娄继周每每说起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脸上都会禁不住飞起彩虹般的云霓。他以中牟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创作源泉,几乎投入“八小时”之外的全部精力,把自己了解到的中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用厚实的文笔,书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推送给广大读者,让广大读者不仅了解中牟历史文化,而且从他翔实的文字记录中,喜欢并爱上中牟。娄继周也因此成为中牟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和不折不扣的形象代言人。

由于娄继周的作品大都反映中牟本土历史文化,在创作当中要比写“游走山水”文章所付出的精力和代价都多一些。比如,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节点和历史人物的成长轨迹,他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甚至身临现场走访采风。所以,他的作品内容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专家学者的考究。在创作过程中,娄继周也从不敷衍了事,注重人物形象或事件因果的深层挖掘,不仅还原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真相,还对写作对象或内容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切身感受,扎根于生命经验,借用资料适当有力,以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澄明真实的生动性,解读历史人物或事件,把历史人物或事件,写得既生动形象又鲜活厚重,写出了真实感、存在感甚至现场感。

还原物之为物,事物毫无伪装地呈现于眼前,这样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既扎实且有根。

不难看出,娄继周的写作,有着“啼血子规”般的狠劲,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生命迹象,盛开着他的思想花朵。

也正是由于娄继周热情又勤奋的写作,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在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案头的约稿也随之多了起来。尤其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大户人家,纷纷慕名找到娄继周,不仅请求娄继周为其家族书写家谱,还把家族中有一定地位和当年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请求娄继周用文字这一最能传承后代的形式,为其祖先树碑立传。面对家乡人民的热切愿望,娄继周也乐此不疲并享受其中,“牟山吟赋”“先贤小传”这两辑,文章内容反映得比较全面。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祖上遗物看家世》。这篇作品,以娄继周祖上传承下来不同时期的“购地契约”为主线,站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对娄氏家族从唐朝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兴荣或衰败,进行有理有据地说明或推测,观点明确,创作思路清晰,论据实在,对祖上唐朝宰相之一娄师德的描写,感人至深。“他没留下什么财产,只有一身官服。为了让后代记住而不忘本,就将朝冠(乌纱帽)、蟒袍、玉带、朝笏、朝靴五件遗物依次分别交给五个儿子收藏。从此,娄师德后裔分为五支,依次为乌纱娄、蟒袍娄、玉带娄、朝笏娄、朝靴娄。后代相见,凭这些信物为证明,论辈分知亲疏永不为乱。而我家这一支,是属于长门乌纱娄的。”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不仅让人对娄师德的为官清廉产生好感,同时为娄氏家族起始传承又清晰系统的衍生脉络而称奇。

对家族以及中牟历史人物或事件公平、公正既扎实又专业的书写,岂不也是娄继周骨髓里传承祖上的基因所致!

说起娄继周的写作,绕不开对《红楼梦》的研究这一话题。跟娄继周聊天,只要说起红楼梦,他就会如山洪暴发般滔滔不绝。无论面对面还是通电话,他谈《红楼梦》的那份激情,会带动听者的情绪,感染着听者的情感,甚至你不有意识地截住他的话题,他根本就停不下来。记得当年受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社社长赵墨轩邀请,我和娄继周在该学院图书馆和同学们交流文学写作。当谈到《红楼梦》时,娄继周的话语多了起来,由于时间已过午时,我不得不善意提醒娄继周中断演讲。

巧合的是,娄继周当年赠送给暗恋女孩也是后来的妻子的第一本书,就是《红楼梦》。如今,在娄继周的书柜里,收藏有不同时期出版的十余种版本的《红楼梦》。

除了他的至亲家人,我可能是娄继周说《红楼梦》的第一个听众。几年前,应娄继周邀请,我俩去张民表的第九世孙家里,参加张姓祭祖典礼,后来我才知道,那也是娄继周与张民表第九世孙张云旺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娄继周才把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逐渐形成系列文章。

对于《红楼梦》原作者到底是谁,“红学”界一直没有定论。当然,这属于学术争论。虽然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疑似《红楼梦》的原作者,但是大多没有太多有力的证据予以佐证。鲜有“红学”研究者像娄继周这样,很系统地从《红楼梦》这部名著中的地域文化着手,横向联系,纵向深入,旁征博引,为《红楼梦》原作者“验明正身”。娄继周最大的研究成果,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娄继周研究《红楼梦》,认定张民表是《红楼梦》的原作者,所列举的事例有根有据。当然,为了进一步求证,娄继周拿出充足的时间对明代名士张民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发现《红楼梦》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很多地方,大多是张民表生活或去过的地方。娄继周不仅在当地有限的文献资料里去寻找了解张民表,当得知国家图书馆藏有张民表诗稿《赋枕轩稿》时,激动得忘乎所以,放下手头一切事务,和张民表第九世孙张云旺北上京城。张云旺被娄继周研究张民表的痴迷程度深深感动,得知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明末画家赵澄画作张民表肖像时,约上娄继周,怀揣着对先人张民表的无限敬仰之情,奔赴上海考察,受到上海博物馆的热情接待。

娄继周研究张民表的痴迷程度,能够达到“物我一体”的程度,令人感佩……娄继周也不负众望,写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性文章,比如《石破惊天说红楼梦》《红楼梦里的中原文化元素》《红楼梦里的“河洛”文化》《民表诗踪印“红楼”》《周亮工与张民表》等随笔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在《开封日报》等报刊以专题专版形式推出后,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红学”界引起较大反响。

从此,娄继周研究张民表与《红楼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那股子劲头,更加专注,更加着迷。在一些“红学”家的支持和文友的鼓励下,娄继周不断有研究张民表与《红楼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文章被报刊或者新媒体推出,作品集中关于“红楼徜徉”一辑,会带给读者以“红学”享受和对《红楼梦》以神秘探索。

张民表,字林宗,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的偶像。

娄继周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作家。他以中牟地域性文化作为创作原乡,中牟的村村寨寨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不辞辛苦采风考察历史遗存的脚印。作为体制内的人,娄继周完全可以躺平放轻松,享受优厚的待遇,在妻子的陪伴下,或行走在贾鲁河边,观两岸麦浪滚滚;或带上一家老小,深山游玩吸氧。可是,他却“自寻烦恼,自讨苦吃”,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在文字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勇敢地划桨,热望中前行。可我知道,当一篇篇反映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文章问世,娄继周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快乐的。用娄继周自己的话说,能为家乡做点事情,也就没有白活一回。

这本包含娄继周对家乡充满无限热恋和崇敬之情的随笔集,就是娄继周奉献给家乡人民和广大读者的精神粮仓。

(本文有删节)

2022-11-24 ◆孙勇 1 1 济源日报 c_91092.html 1 写作着是快乐的——序娄继周随笔集《箜篌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