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面对共同的生态环境风险和挑战,唯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在湿地保护上的巨大成就和担当,体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深刻阐释共同推进湿地保护的中国主张,郑重宣布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举措,引发热烈反响。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全球来看,由于气候变化、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面临被破坏的危险。我国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湿地保护面临更高要求、更高期待。本次在湖北武汉举行的大会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目的就是要共谋湿地保护发展,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谱写新篇章,关键在深化认识、加强合作。“我们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我们要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我们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的“三点倡议”,为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向未来,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把更多重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健全合作机制平台,就能让国际重要湿地规模不断扩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更好发挥湿地功能,就能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周年。数据显示,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拥有901个国家湿地公园、60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3个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2.65%……湿地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是我国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不断探索湿地保护迈出的坚实步伐。从制定出台湿地保护法构筑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到批准发布《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年)》为保护湿地指明了目标方向,再到构建湿地保护“分级管理”体系、湿地调查监测体系,正是因为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湿地保护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湿地保护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前不久印发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迈上新征程,如何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如何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湿地保护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面对共同的生态环境风险和挑战,唯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在湿地保护上的巨大成就和担当,体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各国应该共同努力,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为积极的行动,汇聚全球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