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许村北边有一道护河的大堤。这堤离姚茂有家数百米。顺堤向北,便是他家的果园。堤下有一条宽道,沿道而前行,便可见一道绕着果园的小河。河中有水,水上有桥,过桥便是他盖的看果的房,也可称为他的“工作室”。春日,房前栽植花草,十分鲜艳。桥头边,栽有数棵大树,遮天蔽日,夏日可乘凉,另摆放有石桌、木凳,以供歇息。河里有鸭,有鱼,有水草摇曳。此处,虽无公园之瑰丽,但景似水墨画。这是我印象很深的果园,也是我向往的地方。
早在20世纪70年代,大许村就拥有300多亩的村办林场。到了1982年,林场被解散了,分包给了两个村民。当时20岁的姚茂有毅然承包了17亩林场,种植苹果。苹果园的品种以黄香蕉为主,另有倭锦、红玉等。1990年,从陕西引入秦冠苹果后,他就下定决心,将果树全部改接。为什么呢?因为经过调研,他掌握了三个重要信息:一,市场正兴起此品种,好价好销售;二,此品种产量高,丰产;三,极耐贮藏,可放到第二年早春,能延长推销期。一个新品种,会有一段时间的保值期。就这样,他很成功地收获了第一桶金。1992年,秦冠苹果丰收后,他又发现郑州培育的华冠苹果成熟后色泽好,果形美观,口感酥脆。他又一次改接成华冠苹果,并根据地域的需要,将苹果推向山西、广东等地的市场,最终得以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研究琢磨市场行情,品种改换得快,种植面积大,产量有保证,无论是大销售商还是小商贩,都十分欢迎。他又成功收获了第二桶金。1995年,山东优先推出苹果新品种——嘎啦。他再次进行了改接。由于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品种,嘎啦苹果市场行情也很好。他又稳稳地拿到了第三桶金。
2004年,果树老化了。他瞄准市场,又开始种植桃。他很聪明地搞了3亩冷棚桃,适当提前了桃子的成熟期。冷棚投资,不需大量投资,易操作,好管,重点放在土、肥、水和病虫防治以及整形修剪方面,便于结好果,提质量,提高知名度。
从此,芝麻开花节节高。2013年,他又扩大冷棚栽植桃7亩,露地桃12亩。目前,每亩桃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每公斤可售5元,收成收入稳定可观。
姚茂有能够创业成功,我想,大体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他及时把握市场行情,选择品种很关键。优势就是效益,就能挣钱。其次,他敢于闯关,敢于挑战,苦干实干,敢于创新。最后,姚茂有为人诚恳,而且善于琢磨新技术、新品种,不耻下问等。最为关键的,是他有一个好妻子。二人互相尊敬,有事同商量,同甘共苦,家庭稳定,团结一心,万事可成。
那天,见到姚茂有,我问:“除了果园,你还有什么故事吗?”他说:“没有。”“一点都没有吗?”他说:“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要成长。我不担责任,谁来担?假如我夫妻二人都出去打工,谁来管他们。我这是在地里刨钱呀!”我问:“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他高兴地告诉我,两个女儿都当了教师,儿子在河南农学院读研究生。“结婚时,你一定要来喝喜酒。”
那是一定的。我想,这酒是粮食造的,如同林果种植,唯有汗滴禾下土,才能酿造出甜美醉人的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