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三上水洪池

李成毅

2022年5月25日,我坐上坡头老乡李华的豪华中巴车前往水洪池,实现我多年来“三上水洪池”的愿望。

记得初上水洪池,是在我刚调去思礼公社的1967年。我当时是会计辅导员,除了组织培训各大小队的会计业务,还要经常到各村检查辅导大小队的记账工作。当时,思礼公社是全县最小的公社,二十几个大队,且多数在平原和半山区,半年我就跑了大部分村。

这年秋季的一天,信用社的王敏科同志翌日要去水洪池调查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情况,问我去不去?水洪池是思礼最偏远的深山村,正好水洪池我还没去过,于是就欣然同意了。这次去水洪池一直使我念念不忘:上水洪池的路途难险,水洪池人的困苦勤劳,水洪池妇女的干净整洁,特别是在水洪池村会计家吃的那顿老红豆小米稀饭,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第二次是1986年11月6日,我们陪同时任济源县委书记张明亮去水洪池检查指导工作。上午9点,我们坐车从县城出发,10点多到郑坪瘦驴岭山脚下,水洪池下来的几个人把棉衣棉被等救济物资背上山,我们也陪同张书记翻山越岭、徒步从山脚下前往水洪池。当时,村民已在村党支部书记苗田才的带领下开始修路。我们大部分时间还是走我第一次去水洪池的老路,也走刚开拓出来的松软土路和高低不平的石头路。中午吃了自带的干粮,我们继续赶路。下午两三点,我们终于到达水洪池。这次去水洪池,按照计划,我们圆满完成任务。

又过去了10年,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平台,对济源水洪池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苗田才的带领下,克服重重险阻,坚韧不拔,十年修一路的先进事迹先后进行了报道,我很兴奋也很激动,就准备再去一次水洪池。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这一拖,竟拖到今年的5月25日。

这一天,我坐在李华的中巴车上,感慨万千!看着同车年轻人幸福的脸庞,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我也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从初上水洪池的1967年,至今已经过去了55年,跟张书记等第二次去水洪池也已过去了36年。我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我依然有一颗年轻的心!

我们8点多出发,一路都是宽敞的硬化路面,塌七河被治理得很好,河道拐弯处,都架起了桥梁。从郑坪往山上走,虽然道路曲折,但是车如行平地,再也不走瘦驴岭十八盘那样的羊肠小道了,不走看着就头晕的圪栏桥了。途中,我们还在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十年修一路现场教学点”观景台停了一会儿,11点左右到达水洪池。午饭前,我们去蝙蝠洞、寡妇寨游玩,午饭后走太行山森林步道和玻璃栈道,又在村里转了一圈,参观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济源县委所在地,然后到苗田才家,和苗田才共叙友情和家乡的巨大变化!

道路通,百业兴。水洪池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苦干实干,坚韧不拔,用最原始的工具,不间断地用了10年时间,修成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康庄大道!现在的水洪池,早已不是我前两次来看到的水洪池。千百年来,水洪池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谷子,且产量很低,现在早已种上了稳产高产的耐寒小麦。以前靠背着100多斤檩条走几十里山路才能换点钱,现在靠度假酒店、农家乐坐家赚钱。粮食产量、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吃饭靠统销,花钱靠救济”早已是过去式了。好多家庭买了房,还买了汽车。现在的水洪池,成了济源和外地人们游玩休闲避暑的打卡地,成了人们缅怀革命前辈艰苦抗敌的圣地!

由此,我又联想到几十年来济源和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我衷心祝愿,水洪池明天更美好!衷心祝愿,故乡济源明天更美好!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2022-08-24 李成毅 1 1 济源日报 c_87522.html 1 三上水洪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