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中国建筑乃一独立的建筑体系……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在他看来,研究古建筑不仅是为了认识这些木构系统,而且是为了研究它所承载的文化。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辉煌的一页。建筑是体现社会属性的,中国古代长期使用木材作为建筑主材,这是由中国社会的三个基本属性决定的。这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人本社会、农业社会、等级礼制社会。
人本社会,是指中国社会至少从周代以后就没有超越世俗权力的神权。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神权是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这对建筑会有什么影响呢?比如,西方建一座教堂,可以建几百年,因为上帝永恒存在,建的时间越长,代表你越虔诚。但在中国,皇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权力,皇宫、官署、坛庙这些国家重要的建筑不可能建几百年,而需要快速营建。快速营建对于建筑材料就有要求,要便于加工、便于预制化生产。所以,木制榫卯结构,预制化、标准化、模块化生产,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特征,都是为了快速营造。
梁思成先生在形容木构系统时用了“独特纯粹”一词,这怎么理解呢?在西方,一些高品质建筑上也会局部采用木构。而无论宫殿、民居,还是高塔、庙宇,中国的古建筑都是木构建筑,材料是非常纯粹的。
那为什么说“独特”?中国是一个等级礼制社会,衣食住行都有等级。当宫殿和民居都用了同样的结构系统,如何区别等级呢?于是,中国建筑中最独特、最根本的特征——斗拱,就出现了。
斗拱起着承挑屋檐的结构作用,由斗、拱、昂等构件通过榫卯拼搭而成。斗拱具有复杂的组合形式,如果仅从结构作用上考虑,没有必要做出斗拱这样复杂的构件。斗拱的出现,其实是文化的体现,是等级社会标示身份的需要。
徐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