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娱

话剧《北京邻居》:以“北漂视角”展现老北京生活

话剧《北京邻居》剧照

“劳驾”“溜达”“甭价”……这些是老北京话儿。胡同大杂院里冬天得拿热水才能浇开公用水管,早起去公共厕所倒夜壶,挨家挨户查电表算账摊钱,街里街坊互相帮忙搬冬储大白菜,窗台底下晾着一堆蜂窝煤,在大院儿里洗头……这些现在的北京人已经陌生了的胡同生活出现在了现实主义话剧《北京邻居》中。

话剧《北京邻居》改编自“北漂作家”荆永鸣荣获老舍文学奖的原著小说《北京时间》,由傅玲担任编剧、唐烨担任导演。该话剧将“四合院”搬上舞台,细细道出了北京人经受时代巨变和外来文化冲击的阵痛,还有被视为“候鸟”的外来人与“留鸟”北京居民之间比邻而居的冲突与情谊。

和大多数以北京人为主角的京味话剧不同,《北京邻居》以一对从外地来京创业的“北漂”夫妻的视角展开。他们由初来乍到时的被排斥、不知所措,到一路摸索、慢慢融合。

外来人口和北京人代表的本土文化之间的各种碰撞与融合,通过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体现。其中,着墨最多的是颇具老北京人典型性格的赵公安。他一方面热心肠、重礼数,内心充满了作为北京人的自豪感与优越感;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对生活有怨气的人。这种身份与性格上的立体感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剧中特别动人的一幕是,雪夜里,刘作家和赵公安、海师傅三人挤在小房间饮酒聊天,喝到酣畅时各个吐露心扉。此时又何曾有地域、身份的界限?他们都深爱着北京的胡同,对沉重生活无奈失望,却仍怀梦想。三人到胡同里上厕所,漫天风雪中,赵公安借着酒劲儿唱出苍凉的《四郎探母》,让人不禁想到《茶馆》中那场“仨老头儿话沧桑”的经典场景。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很多老北京人的生活已成为历史。但在舞台上,这些鲜活的人物,这些生动的细节,依然传递着温暖包容的力量。(王润)

2022-08-10 1 1 济源日报 c_86838.html 1 话剧《北京邻居》:以“北漂视角”展现老北京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