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也可以育出“大产业”。
3600平方米的科技研发中心、16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3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走进位于承留镇栲栳村的济源绿茵种子产业园,一幅巨大的蔬菜制种产业发展画卷拉开了济源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正值夏收秋种时节,在智能化温室大棚里,生产园区主任郭松才正通过手机APP和遥控装置操控自动喷灌系统,对土壤进行保湿作业,为接下来的育苗做好准备工作。“这个喷灌系统它会自动行走、自动往返,喷出的水雾细腻均匀,有助于小苗生长保持一致,喷水的时候还可以同时加入肥料,实现水肥一体化。”郭松才说。
除了自动喷灌系统,郭松才带领记者见识了这个现代化制种园区的其他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大田里可以自动伸缩的喷淋系统、覆盖全区的自动滴灌系统、可在一个面板上实现全操作的天窗系统……这些农业机械化设备被应用于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治、花期综合调整、机械化种植和采收、精细化加工等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济源蔬菜良种繁育技术优势。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绿茵种子产业园项目顺利进行,项目落地初期,承留镇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帮助产业园清理苗木8.6万株、迁移坟墓47座、平整土地63万平方米、清理周边农户菜地50余亩,为项目的全力推进扫清了障碍。
“在各方的支持帮助下,我们产业园一期项目于今年年初建好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引进与推广蔬菜新品种32个,开展农民培训观摩300余场次,推动济源蔬菜良种繁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丹说。
在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常运转的同时,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紧跟其后。产业园二期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建设2929平方米的种子精选加工中心和2613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