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器官功能会逐渐弱化,患病风险也逐年增加。虽然衰老无法抵抗,但科学营养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乐观的心态,都可以帮助人们延缓衰老。天津市中研附院营养科主任高贡提醒,日常生活中,受个人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年人在饮食方面存在一些误区,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长期喝粥
由于上了年纪牙口不太好,消化能力变弱,不少老年人偏爱喝粥。但是,长期喝粥可能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胃酸分泌过多的老年人不宜一次性喝大量的粥,否则容易加重胃部不适。因为,粥里的水分较多,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胃内压增高,不利于中和胃酸,从而加重反酸、烧心等症状。
另外,一些老年人偏爱单一谷物类的粥,比如白米粥,营养价值较低。长期喝白米粥,虽然不会增加肠胃负担,但是容易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高贡建议,老年人可以在粥里适量加入一些粗粮,提高粥的营养价值。如果怕不好消化,可以把粥煮得烂一些,少放一些不好消化的杂豆。添加小米、燕麦、糯米、山药、瘦肉、蔬菜、鸡蛋等,粥的营养价值就很高了。
常吃剩菜
一些老年人图省事,习惯一次性做很多菜,一餐吃不完,就反复加热接着吃。高贡提醒,这样的饮食习惯对老年人的健康很不利。反复加热的菜,营养流失过多,特别是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损失较多。另外,剩下的食物如果储存不当,还会产生大量细菌。随着时间延长,剩菜中的亚硝酸盐也可能超标,吃了以后容易患肠炎、胃溃疡等疾病。目前正值伏天,剩菜储存不当很容易变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议一般的绿叶菜当天吃完,储存不要超过4个小时;密封保存的荤菜要在24小时内吃完,且要加热熟透后食用。最好吃多少做多少,既不会浪费,也能吃得更健康。
不吃肉
俗话说:“萝卜白菜保平安。”对此深信不疑的一些老年人因为担心血脂高、胆固醇高而很少吃肉,甚至长期不吃肉。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蛋白质。蛋白质分两种,一种是优质蛋白,主要存在于肉、蛋、奶等食物中;另一种是植物蛋白,就是大豆蛋白,主要存在于豆制品中。“现在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高贡说,老年人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肉和鸡蛋。
此外,肌少症也是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人们常说“人生难得老来瘦”,现在要改成“人生难得老来肉”。这个“肉”指的是肌肉,只有靠食物的补充和坚持锻炼,才能保证身体的肌肉不丢失。因此,不建议老年人完全远离肉类,应优选瘦肉、海鲜鱼类、禽类等,少吃肥肉、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如果担心血脂高等问题,可以控制好摄入量。
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