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同为政协的重要职能,统一于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和工作定位之中,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十届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在突出协商议政主业、扛牢凝聚共识主责、坚持政协委员主体上下功夫,一方面不断畅通渠道、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提高质量,引导各界委员有序表达意见诉求,积极建言资政;另一方面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最大限度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双向发力两端见效,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了政协制度的独特优势,展现了政协组织的使命担当。
协商议政强主业,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
持续完善协商格局,协助示范区党工委、市委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政协协商的实施意见》,制定《市政协协商工作规则》,提高政协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在年度协商计划制定过程中,完善党委点题交题、群众出题命题、多方征题商题的选题办法,会同党委、政府共同制定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机制,提高议题精准度和协商实效性,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负责、各方参与的议政格局,形成了选题共议、计划共定、建议共抓、成果共享的协商闭环。
五年来,市政协先后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实现千亿级有色金属产业目标等举办常委会专题议政性协商8次,围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等举办双月协商31次,围绕黄河生态廊道(济源段)建设等开展协商式监督16次,组织提案协商、对口协商等其他各类协商活动120余场次。特别是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开展多场远程协商,围绕复工复产、复耕复学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33条,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好戏连台的协商活动,使专门协商机构真正“专”出质量、“专”出水平、“专”出特色。
凝心聚力担主责,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
准确把握凝聚共识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凝聚共识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说教,而是互动式的协商讨论;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见影,而是长期性的润物无声。通过深化对“人民政协如何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聚共识”的理论研究,逐步探索形成面向政协委员求同化异聚共识、面向界别群众凝聚人心增共识、面向社会各方主动发声传共识,由内而外、层层传导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
五年来,市政协坚持把凝聚共识融入政协履职全过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的经常性学习体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行主席会议、党组会议、常委会集体学习152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文章,深刻领会中共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诚践行者,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紧扣党的百年华诞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把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结合起来,在党员委员中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读书宣讲活动,在青年委员中开展“学党史·勇担当·做贡献”座谈交流活动,有力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