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践行履职为民初心

——济源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综述

全市611个代表联络站点“建管用”升级,1006名四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走访活动1.1万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3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代表提出的10件议案、853件建议均按时答复办理,实现代表见面率、答复率100%……这些数字既是对全市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生动诠释,也是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工作的有力印证。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人大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基础。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尊重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理念,搭建履职平台,拓宽履职路径,办好代表建议,完善服务保障,以高质量代表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代表为民用权、为民履职、为民服务。

架好“连心桥” 倾心听民声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架起了党群“连心桥”。济源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决定在全市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原则,在全市建立联络站612个,让人大触角和履职平台遍布最基层。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工作年”活动为统领,统筹布局三级联络站点运行体系,持续打造联络站点建设“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市在各镇(街道)设立联络中心站18家,在镇级管理区设立区域站59家,在各村(居)、社区、企业设立联络点534个,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在全域形成了代表联络站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运行闭环,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后一公里’。”济源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负责同志介绍。

代表联络站既要建得好,也要管得好、用得好。为了方便代表联系群众、开展活动,全市所有代表联络站统一规范名称,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台账、有档案的“九有”和硬件建设落实、制度建设落实、组织管理落实、履职活动落实、信息化建设落实的“五落实”标准建设,并建立了“1+3”活动制度,即每月25日为联络站联系群众主题活动日,每半月代表轮值接待选民,每月汇总群众意见建议,每季度召开联络站工作例会,实现代表联络站在全市全面覆盖、不漏一隅,全员参与、不落一人,全面优化、不遗一站。

身心“沉下去”,问题带上来。2017年以来,全市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每年走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实事办理等,面对面听取基层代表和群众意见。截至目前,全市各代表联络站点已累计开展调研走访、志愿服务等活动1.5万余次,向市镇两级国家机关反映群众意见建议2300余条,一批诸如划定公交车专用停车位、物业管理、村容整治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得到了妥善处理。小小的联络站成为了解民情的“信息台”、化解矛盾的“防洪坝”、凝心聚力的“连心桥”、代表履职的“加油站”,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断释放大能量。2021年1月,省人大召开全省优秀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表彰暨经验交流会,玉泉中心站、西轵城区域站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

办好议案建议 增进民生福祉

“公交班次增多了,等车的时间缩短了,村里群众出门办事方便多了。”市人大代表苗吉祥对建议办理成效很满意。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他和其他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优化和增设公交线路的建议被列为2020年度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推动市政府将公交线路不断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延伸,破解群众出行难题。(下转第三版)

2022-06-17 ——济源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综述 1 1 济源日报 c_84489.html 1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践行履职为民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