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我心中的济源

乔海平

济源市是河南省最小的直辖市,位于豫西北,与山西阳城、晋城山水相连,泯于历史的“济水”自这里起源,人口70余万,物阜民丰,历史悠久。太行山在这里调头,王屋山在这里雄起。小沟背溪水淙淙,九里沟山谷幽静。

她有广袤的平原,也有起伏的丘陵,更有高低连绵的群山,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历史上曾建立“原国”,故址在今火车站附近,春秋时期的“轵国”,现在还有遗存。济源在近代民间冶炼技术较为成熟,锄、犁、镢、耙等农具的制造工艺非常精美,以至流传至山西晋城、阳城一带。

济源也是革命老区。于思礼烈士曾经在这里从事多年的地下革命工作。为缅怀先烈,济源将曾经的武山乡更名为思礼乡,后改为思礼镇。思礼镇还是“茶仙”卢仝的故里,其死后亦安葬于此。他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至今仍广为流传。

我曾流连在思礼村旁的卢仝广场上,遥想这位盛唐著名诗人卢照邻之孙,生前是如何风流倜傥。我又移步广场数百米外的于思礼烈士坟前,看着烈士石碑上的生平及坟后挺拔的青松,更钦佩这位英雄的伟大壮举。

济源有很多景区,还有人工天河——“引沁济蟒渠”。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数万人挥洒热血,终于修成的这条天河,直至现在,清澈的渠水还在向前奔流,浇灌着万亩良田。济源有钢铁生产,还有有色金属冶炼。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银即由济源生产。济源还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铅金冶炼基地,已建成我国第一家白银展销基地。隐藏在深山沟里的原五三一兵工厂,如今已改制为特钢厂,仍在生产多种型号的特种钢材。

在济渎庙景区,你能看到明清时期纯铆榫结构古建筑,深切感受到那份古朴、沧桑。看到仅有一池的“济水”,你又会感到岁月的变迁、世事的无常。王屋山阳台宫,那棵千余年的七叶树,如今仍然枝繁叶茂,蓬蓬勃勃,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诗仙李太白曾在这里留下墨宝《上阳台帖》,堪为无价,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来到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世纪广场,你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美好。翩翩起舞的靓男美女,一展歌喉的艺术大师,慈祥的老者,活泼的幼童,暖了心,花了眼……

春天,气喘吁吁地登上玉阳山顶,远眺大好河山,不由得豪情满怀,倍觉神清气爽;夏日,泛舟黄河三峡,感受高峡出平湖、换了人间的气魄,流连而忘返;秋天,驱车至娲皇谷,远望群山红遍,激情满怀。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身边一片片艳艳红叶早胜过灼灼鲜花,不由得去抚摸、亲吻,醉眼醉心;冬日,天坛顶云雾缭绕,伸手即可抓住那缠绵而飘的白云,深吸一口,那甜丝丝的凉意直达心胸,似来到玉皇仙境,千山尽是白茫茫,万物皆在缥缈间。

济源,人称愚公故里,著名的《愚公移山》的寓言就发生于此。愚公移山,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毛主席曾号召全国人民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增强干劲,激发活力,使得我们国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时期。如今,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前来这里学习。

这就是济源,叙述不尽、讲述不完。这是一个你来了、看了、品了,又舍不得离开的地方。

生我养我、位于燕赵大地上的故乡让我时时魂牵梦绕,而生活了20余年的现代化城市郑州,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让我亲、让我爱。如今,有着贤亲睦邻、山清水秀的济源,已然成为我的第三故乡!

2022-05-11 乔海平 1 1 济源日报 c_82887.html 1 我心中的济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