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我的指路人

李翠兰

父亲是1956年入党的老党员,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丝不苟。他一生严厉。我既怕父亲,又爱父亲。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教诲。

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做人要善良,看到别人有难时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没力量帮时,也不能落井下石。20世纪70年代初,村里来了一个外地要饭的妇女,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住在邻居家废弃的门楼里。父亲看到后,帮她垒了一个地锅灶,并把我家的锅给了她一个。每天,她早早地烧水做饭,吃过早饭就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出去要饭,中午不回来。每到吃午饭时,父亲就让我端半碗饭去喂那个孩子吃。父亲说:“孩子小,饿不得,我们一人少吃一口饭,就把孩子的饭省下来了。”只要不下雨,每天中午喂孩子吃饭就是我必做的事情。

这喂饭的活儿一干就是几个月,直到我们村建了砖场,孩子的母亲去砖场干活儿,中午能回来照顾孩子。

父亲常说,人不可能穷一辈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要活出自我,活出精气神。

父亲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必须靠自己努力。所以,在学习方面,父亲对我们从不吝啬,学习用品样样都不少,学费也从不拖欠。1968年,大弟弟生病,虽花了不少钱,可大弟弟的命还是没有保住。又到了交学费的时候,看着愁眉不展的父母,我们都不敢吭声。校长对父亲说:“给你家孩子免学费吧,你家孩子从没有享受过,今年你家情况特殊。”父亲摇摇头说:“不用,还有人比我家更困难。”父亲从叔叔家借来了学费。我们也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认真学习,不浪费学习用品。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又教导我多干活,少说话。每当学校分配代课任务时,我就主动要求多代课。校长见到父亲后,握着父亲的手说:“你教育的女儿顶呱呱。”

我和姐姐到了谈对象的时候,父亲教导我们:“谈朋友时,两只眼睛当成三只眼睛用,俩眼看对方缺点,一个眼睛看对方优点,能接受对方缺点就谈,不能接受就散。因为谈对象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是奔着过日子去的,这一过就是几十年。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结婚后,两只眼睛变成一只眼睛,只看对方优点,这样,婚姻才能长久走下去。”

我和姐姐结婚时,父亲对我们约法三章:不惦记公婆的钱;分家产时,弟兄两个当成弟兄三个,少分点;伺候老人时,弟兄两个当成弟兄一个,多伺候点。能做到就结婚,做不到继续留家里“修炼”,直到能做到再结婚。

父亲常常教育我们,不能笑人穷,不能恨人富。钱,不能养你一辈子;美,不能炫耀一辈子。谁的人生都不会十全十美,谁的生活都充满酸甜苦辣。人生不易,再风光的人,背后也有寒凉苦楚;再幸福的人,内心也有无奈难处。厚德可载物,低调受人敬,高傲会招损。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父亲的勤劳,善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人生的路程。

2022-04-13 李翠兰 1 1 济源日报 c_81945.html 1 我的指路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