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9年2月首次征求意见之后,近日,《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居住生活关系到每一户家庭的安居乐业。《征求意见稿》涉及基本规定、居住环境、建筑空间、结构安全、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多个方面,一些标准有所提高,满足了广大居民对美好居住生活的需求。
比如,《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层高不应低于3米;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5米”。与现行标准相比,层高和净高分别增加20厘米和10厘米。层高越高,居住空间越大。目前,一些老小区的层高略低,影响了人们的居住体验。《征求意见稿》中层高标准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广大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城市高层住宅的平均层高已经达到3米。此次标准的修订,实际上是对现行做法的总结。不过,层高更高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会增加成本。如果层高低一点儿,可供销售的高层住宅会多出1层甚至更多层。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关乎居住舒适度。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楼板不隔音让很多人深受困扰,由此引发很多邻里纠纷。楼板厚一些,隔音效果会更好。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新建住宅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00毫米”。还比如,“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平方米;住宅套型不设起居室时,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平方米;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平方米;便器、洗浴器和洗面器集中配置的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平方米”。《征求意见稿》不仅通过具体数值对有关空间的面积予以规范,还对人们关注的采光进行明确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每套住宅卧室、起居室、厨房均应有直接采光”。
关于电梯的条文也颇受关注。《征求意见稿》明确,“入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这表明,电梯将成为未来城镇住宅的标配。业内人士分析称,将电梯作为住宅标配与当前社会老龄化趋势相呼应。
另外,《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米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近些年,由于电梯体积过窄导致担架难以进入,居民在急症救助时面临困难的新闻时常出现。《征求意见稿》对电梯进行了更为精确的要求,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除了对住宅内部进行明确规范,《征求意见稿》还对小区周围居住环境进行了明确要求。比如,随着电动汽车的增多,人们对充电桩的需求量更大。《征求意见稿》明确,“应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
绿地美化了环境,成为广大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对于绿地的设置,《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明确要求,包括“居住街坊内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宽度不应小于8米;集中绿地中,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外的绿地面积不应少于三分之一,还应设置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清勤说:“《征求意见稿》是底线要求,对现行标准进行了适当提高。这有利于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未来,住宅项目建设将以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为目标。相信随着相关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会更加舒适。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