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宗志霞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济源煤业已经工作了20年。20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公司发生的变化——规模由小变大,效益由亏损大户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企业信誉由人见人怕成了人见人爱,员工生活由捉襟见肘到开汽车住洋楼。井下巷道干净明亮,矿山环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从矿工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幸福和满足,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济煤人的骄傲和自豪。回忆这20年的工作经历,我的内心充满感激之情。

20年前,由于原单位破产,我成为一名下岗人员,当时28岁,正是人生中的黄金年龄。工作中,我也曾激情似火,对自己的事业也曾踌躇满志,但随着企业的破产,美好的愿望一切都烟消云散。为此,我苦恼过彷徨过,一时不知所措。就在我感到前途渺茫、心灰意冷时,是济源煤业接纳了我。从此,我与矿山结下了缘。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济煤的困难时期,但从多次的职工大会上,在公司领导、老一辈矿工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济源煤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艰辛与不易。也正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出来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不服输的精神,才一次次化解了危机、克服了困难。而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济煤人迎难而上。

2018年8月份,因工作关系,我有机会到公司外部企业新疆吐鲁番金马煤矿看一看。从小就听过一首歌《新疆是个好地方》,对新疆很是向往。参加工作后,因为新疆有我们的煤矿,因此向往的同时也多了一份牵挂。2004年,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公司投资750万元,成立了新疆吐鲁番金马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如今,新疆金马已经成为茫茫戈壁滩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到了新疆,我心里有些许失望,煤矿周围都是茫茫戈壁,和瓜果飘香、边疆处处赛江南的新疆怎么也联系不起来。但是,一见到那里的老领导、老同事,我就倍感亲切,同时对他们很是敬佩,心里一直在想:十多年的发展,有多少可爱的矿工,远离故土,扎根于此,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有多少可敬的矿工坚守于此,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建设美丽矿山。赵年丰、孔毛旦、葛有敏、齐文胜、赵宗山……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在我眼前一一闪过。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矿工兄弟,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筑出了今天金马的辉煌。我一直在问自己,是什么力量能够支撑着他们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并且无怨无悔,有的甚至一干就是十几年。金马公司地处荒漠戈壁,自然条件极为艰苦,春季时常飞沙走石,夏季烈日炎炎,冬季寒风刺骨,刮起风来就是十三四级,又远离父母妻儿,这该需要何等的勇气和信念才能坚守下来?在新疆的几天里,在和矿工们的交谈中,我找到了答案。答案就是伟大的济煤精神,优秀的济煤文化、高尚的领导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引领着他们,激励着他们。

今年适逢公司改制20年。经过20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公司已经从过去的小煤窑发展成以煤为主,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化公司。从济源煤矿到济源煤业再到济煤能源,从豫西北到大漠戈壁到陕西革命老区再到云贵高原,都留下了济煤人奋进的足印。从“建百年企业、创百年辉煌”的伟大梦想,到把济源煤业建设成为最安全、最文明、最和谐最让世人放心最令人向往的企业的伟大愿景,一代又一代矿山人勤业精业,奋斗不辍,一步一个脚印,以愚公移山之精神,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不怕牺牲、锲而不舍。矿山人用担当和实干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描绘出了一幅最美的时代画卷。

能够成为数千建设者中的一员,我很庆幸和自豪,很庆幸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赶上了建设百年新济煤的伟大征程,也很庆幸遇到了一群可爱的矿工兄弟,也深深地被他们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坚强意志、宽广的胸怀而折服。

20年的时光,我和济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能够和矿工兄弟们一起拼搏奋斗是一种幸福和享受,能够亲眼见证矿山的发展壮大是我的骄傲和荣光。我很珍惜这份缘分,更看重这份情谊。是啊,何止是在济煤,在任何一个单位,同事们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深深地爱着济源这片土地。

2022-03-23 宗志霞 1 1 济源日报 c_81018.html 1 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