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正当清军陆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连连败退之时,突然一颗“重磅炸弹”在清廷高层爆炸了。江南道监察御史参奏,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通敌。这件事情瞬间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该御史在奏折中说,李鸿章及其家属为谋私利,向日本出售军火和物资。天津抓获日本间谍,李鸿章隐匿不报。
天津抓获的日本间谍指的就是石川伍一。石川伍一18岁来华,在汉口加入日本特务机构乐善堂,并奉命参加了一系列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间谍活动。之后,他又来到天津,担任领事馆武官关文炳的助手,负责测量黄海各军港航道水文情况,获取军事情报。
石川伍一精通多国语言,善于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在天津从事间谍活动期间,他以紫竹林松昌洋行职员的身份,收买了北洋军械局书办刘棻,获取很多北洋水师的重要信息。有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第一战丰岛海战的发生,即因石川伍一获知清军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增援朝鲜而起。
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数小时后,日本领事馆全体紧急撤离天津。但是,正当他们搭乘英籍客轮重庆号准备逃离之时,一群身着清军服装的人冲上船,对日本人一顿暴打。清政府后来对外宣称,这群人的带头者为丰岛海战中高升号殉国士兵的亲属,因一时气愤而为之,并非清军有意安排。但是,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重庆号上一片混乱。其间,一封日本领事馆武官泷川具发给驻烟台武官井上敏夫的密函,被这群人发现。密函内容涉及开战后潜伏在中国的间谍信息,清政府很快掌握了这一情况,石川伍一由此露出了马脚。1894年8月4日,石川伍一于天津在刘棻家中被抓获。
此事朝野震惊,光绪皇帝数次下旨李鸿章询问案情进展并要求一查到底。自石川伍一被抓后,美国便开始插手此事。美国驻天津领事曾致函李鸿章,要求释放石川伍一,声称据日本政府调查,此人并非间谍,而美国受托承担为日本护侨之职责,所以要求清政府释放石川。对此,负责与美方交涉的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予以严厉驳斥:“至该犯被获之时,形迹可疑之处,不一而足,其为间谍无疑。”
经过多次审讯,石川伍一最终交代了从事间谍活动的情况,他受日本海军差遣从刘棻处获取北洋海军装备和人员信息。甲午开战后,他并没撤走,而是继续奉命乔装潜伏,直至被抓。石川伍一和刘棻于当年9月被判处死刑。1894年9月20日,石川伍一在天津城西门外被执行枪决,刘棻被斩首。据当时报纸记载,围观民众数以万计,枪决日本特务大快人心,人们拍掌相庆。
选择枪决而非斩首,也算是李鸿章给了美国人一点面子。然而,此案并没有随着石川伍一的死而结束。在李鸿章看来,刘棻的北洋军械局书办身份非常敏感,这势必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因为当时主管北洋军械局的张士珩正是李鸿章的亲外甥。由刘棻牵出张士珩,进而牵出李鸿章,是其朝野政敌所期待的。这也是李鸿章对此次间谍案一再拖延缓报的主要原因。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李鸿章所料,石川间谍案发后,许多言官上奏弹劾李鸿章通敌,参奏其外甥张士珩向日本盗卖军火。
1894年11月24日,光绪皇帝命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彻查张士珩向日本盗卖军火一事。经过张之洞数月核查,直至1895年10月才最终将此案基本查清,结果并未发现张士珩盗卖军火的证据。虽然没发现张士珩通敌的罪证,但是张之洞仍以张士珩借李鸿章之势结党营私,建议对其革职。清廷最后以“玩忽防务”的罪名将张士珩革职。
(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