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中国高山滑雪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8日电 7日,中国高山滑雪选手徐铭甫冲过北京冬奥会男子滑降比赛终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冬奥会滑降比赛并完赛的中国选手。

历史在这一刻被改写。

赛后,24岁的徐铭甫在回忆自己为此付出的努力时说:“感觉过去两年自己醒着时,不是在滑雪,就是在练体能。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参加北京冬奥会难度最大的滑降比赛。”

下午,女子大回转比赛结束后,站在小海陀高山滑雪赛道旁,中国女子选手孔凡影还记得自己摔得最惨的那次经历。

“我摔到赛道护网外面了,很害怕,舌头都咬出血了。”孔凡影说。

“我坐在那里哭,觉得很委屈。练这个项目,把自己摔破相了。后来我歇一会儿,爬起来又去滑了。”孔凡影说。

那次训练异常艰辛,孔凡影没有放弃。这是中国高山滑雪队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全项目参赛目标而努力拼搏的缩影。

据介绍,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过去主要参加冬奥会回转和大回转技术型项目比赛,从来没有在滑降这一速度型比赛中亮过相。

“速度项目是最难的,一路走来,充满艰辛。我们的竞技人才少,要克服各种困难。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他们确实很不容易。”中国队领队刘祯说。

欧美选手很少兼练技术型项目和速度型项目。但中国滑雪队由于人才稀缺,只能从练习技术型项目的人才中选拔合适的运动员来练习速度型项目。

刘祯说:“我们人才紧缺,只能兼项。如果不走这一步,就很难迈出下一步。”

高山滑雪滑降和超级大回转是高危项目,无论比赛还是训练经常出现伤情。刚开始训练时,徐铭甫摔断过肩骨,他的队友张洋铭摔断过腿。

“高山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强的心理素质。”刘祯说,“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受伤是常有的事情。”

艰苦奋斗,玉汝于成。中国选手终于实现了参加冬奥会滑降比赛的目标。

7日,徐铭甫结束男子滑降比赛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送他一块签名手表,并表示:“中国运动员完成滑降比赛很不容易,希望后面的比赛他们更加努力。”

刘祯认为,中国高山滑雪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是因为满足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

天时,是基于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目标,国家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完备的保障条件;地利,是在家门口作战;人和,是所有参与者团结拼搏,为了实现参赛目标而心无旁骛地奋斗。这无疑是最重要的。

北京冬奥会不仅为中国高山滑雪实现突破提供了契机,还为今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刘祯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为高山滑雪培养大量后备人才,北京冬奥会将为中国留下世界顶级赛道。这些赛道将成为中国运动员的训练场地。

他表示,实现历史性突破的目标后,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他们和国外顶尖选手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未来前景光明。

刘祯说:“我们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取得了良好开局,坚定了一往无前的信心。我们要一场一场地干,一场一场地拼。为了国家荣誉,我们全力以赴!”

2022-02-09 1 1 济源日报 c_78910.html 1 中国高山滑雪取得历史性突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