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袭来时,他们刚强亮剑,挺起不屈的脊梁;灾后重建中,他们矢志不移,豪情满怀地奉献。
7月下旬以来,济源遭遇特大暴雨和严重洪涝灾害,示范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示范区党工委决策部署,坚持在灾后重建一线让党旗树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在1931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筑牢了“红色堤坝”,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截至目前,全区33.72万亩秋粮收获完毕,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实现了“水退人进、人进田绿”,244个受灾村庄清洁全部完成,农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受损的8条国省干线公路、13条县道、20余条乡村道路全部恢复通行,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这一切,源于示范区党工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促重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精准部署,源于党史学习教育、“党群连心工程”产生的澎湃动力,源于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源于广大党员干部激流勇进、奋勇争先、勇挑重担的实际行动。
加强组织领导 筑牢“红色堤坝”
示范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把灾后重建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把好方向、定好政策、抓好大事,确保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成立了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双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带头深入基层和重建一线,先后到济源实验幼儿园、G208二淅线白龙庙至山口段和克井镇北樊村等地了解灾后重建情况,强调要加快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有效保障。
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多次组织召开灾后重建工作专题会议,并深入一线走访调研,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尽快补短板消隐患促提升,全力以赴做好济源灾后重建工作。
示范区其他区级领导干部和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纷纷走出机关、走近群众,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一线问计解难。
灾后重建,涉及千家万户,务必争分夺秒。示范区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印发《济源示范区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下达“任务书”,排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
8月底前,基本完成受损的重要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维修抢通任务,实现所有道路正常通行,所有供电区域恢复正常供电……
10月底前,完成交通、水利、气象、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除险加固和基本功能修复……
12月底前,完成较大损毁路段恢复重建……
2022年6月底前,完成重大损毁路段恢复重建。
这是奋进的号角,这是铿锵的宣言。
示范区各级党组织锚定目标,集中力量啃下硬骨头,不获全胜不收兵。
——专班下沉。示范区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11个专项小组,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职责。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深入推进“把党组织建在灾后重建工作上”,在集中安置点、修复堤坝、重点项目推进等重建阵地建立临时党组织,做到“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救灾重建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通过“部门联建”“城乡联建”“地企联建”等,示范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造活力四射的党建有机生命体,为扎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