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电 孩子不爱喝水,让很多家长头疼。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15级在读博士生吴丹宁提示,正确培养孩子喝水的习惯,家长要避开五大误区。
只在口渴时才大量喝水?当孩子感到口渴时,水分丢失量占体重的2%至5%,身体已处于慢性缺水状态。缺水将导致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进一步发展会造成细胞脱水,引起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等症状。长期缺水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可通过语言诱导、更换孩子喜欢的水杯等方法,引导孩子定时、定量喝水。
多喝水能排毒?强迫孩子喝过多的水不仅会占据胃容量,影响孩子食欲,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如果摄入水分过多,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还会导致孩子体内电解质紊乱。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人每日饮水量应为1500毫升至1700毫升,而孩子所需饮水量则因年龄、饮食结构、生活气候、日常活动量等有所不同。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小便量和颜色等,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引导孩子喝水。
只喝纯净水会营养不足?其实,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来源于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对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没有提出要求。无论是白开水、纯净水还是矿泉水,只要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都可以满足补充水分的需求。
喝牛奶、鲜榨果汁可以代替喝水?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牛奶中含有大量的钙、脂肪和蛋白质。大量饮用这些饮品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使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喜欢喝白开水,还会摄入过多能量。多余的能量是引起儿童肥胖、糖尿病的元凶。此外,大量饮用牛奶时,过量的蛋白质会影响钙的吸收。
吃饭时多喝水可以助消化?由于孩子的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大量饮水不仅会稀释胃酸,导致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还会影响胃的蠕动,甚至诱发肠胃炎。吃饭时喝水还可能导致咀嚼不充分,唾液分泌减少,不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因此,孩子在吃饭前后和吃饭过程中都不宜大量饮水,感觉口渴或噎食时可以适当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