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建十座新,不改一座旧。”加装电梯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基层干部协调大量工作,居民体谅守望相助,难题被一一破解。
通州区西大街87号院3单元的居民多数是老年人。原本打算加装电梯,但楼体不具备安装外挂电梯的条件。通州区住建委联合相关部门和电梯公司特事特办,想方设法在天井内为居民量身定制了一部电梯。
愿望
居民申请材料3天就交齐了
近日,记者来到通州区西大街87号院。该小区只有一栋6层居民楼,楼南侧临街,北侧是一个不足2米宽的过道。家住3单元顶层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别的电梯大多加装在外头,我们的电梯在楼里。”记者发现,这个电梯十分小巧,门只有1米宽,虽然空间不大,但三五人同乘或停放轮椅不成问题。
“电梯平层入户,太方便了。我今年76岁了,爬楼梯跟爬山似的,中途得歇好几次。”张先生说,他平时喜欢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做客,但大家觉得爬楼梯不方便,串门走动便少了。“电梯安好以后,我特别高兴,打电话把亲戚朋友都叫来,热热闹闹吃了一顿饭。”张先生说。
3单元有不少70岁以上的老人。何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的腰受伤了,需要扶着扶手慢慢上下台阶。2018年,看到对面小区加装了电梯,她十分羡慕。于是,她向属地中仓社区咨询相关政策,成为该单元安装电梯的发起人。在社区的帮助下,她与楼里的其他居民进行沟通,准备了相关材料。
2019年3月,何女士向楼里的邻居们表达了安装电梯的想法,结果大家全部表示同意。“说实话,我刚开始担心一楼的邻居不愿意,结果一商量,一楼的邻居也很配合。”何女士说,她只花了3天时间就收齐了大家的相关材料,然后交给了属地街道。
困难
外挂电梯没有安装空间
通州区住建委收到申请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审核,并印发了确认通知。据介绍,通州区每年定期派人到社区宣传老楼加装电梯,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2018年通州区启动第一处老楼加装电梯试点。截至今年6月,全区已有98个单元确认进行电梯安装,其中33部电梯已安装完毕并投入运行,22部电梯正在施工。每一部电梯的市级财政补贴为64万元,通州区还会额外补贴6万元。
“与此前相比,这次西大街87号院的电梯安装遇到了很多困难。”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老楼加装电梯,是在单元门正前方3米左右的地方加装外挂式电梯,楼体外侧至少要有3.7米的空间。初次到现场勘查后,电梯公司相关负责人蔡长平连连摇头:“这可难办了。”原来这栋居民楼南侧是道路,北侧的过道不到2米宽,根本没有安装空间。这样一来,普通的安装方式根本行不通。
对此,区住建委表示,再想想办法。此后一段时间,区住建委、属地街道、社区、电梯公司以及居民代表多次进行协商。最后,居民的一个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既然楼外安不了,能不能想办法在楼内安?楼内有一个用于通风排烟的天井,可以改为电梯井道。
定制
根据天井尺寸设计电梯
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小区年限较长,物业已无法提供该楼原始的建筑结构图纸。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在设计前期对该楼进行反复勘探。居民家有一扇朝向天井的窗户,因此电梯公司的技术人员要到居民家中测量天井的相关数据。
测量发现,天井的空间有限,一般的电梯根本放不下。于是,电梯公司与电梯厂家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为天井量身定制了一部尺寸合适的电梯。
“电梯轿厢的尺寸有一定的技术标准,不能太小,并且过于狭小会影响乘坐体验。”蔡长平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地为轿厢拓展空间?技术人员绞尽脑汁,可谓“毫厘必争”。
施工
难度比外挂式电梯增加数倍
然而更难的还在后面。蔡长平坦言,单从施工难度上讲,在天井内安装电梯比安装外挂式电梯难度增加了好几倍。
“首先是电梯井内管道的改造。”据蔡长平介绍,天井内原本有居民的厨房排烟管道和楼顶排水管道。为了留出足够的空间安装电梯,需要先改变原有的烟道位置。部分居民家因排烟管的位置改变,需要拆除油烟机、橱柜等。为了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工人第一时间进行重新安装。其次,排水管道要迁至楼体外侧重新安装。第三,楼顶的防水等需要重新做。
“工人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蔡长平说,“第一步要在天井内放入钢结构井道,但楼北侧的过道太狭窄,材料无法运进来。施工方案原计划将吊车临时架在楼南侧的道路上,将井道的钢结构从楼顶的天井口一点一点放下去。但南侧道路不宽,架着吊车容易阻塞交通。”在社区和街道的协调下,电梯公司最终借用了与西大街87号院仅一墙之隔的院子,将吊车停在院子里,再隔着墙,把设备吊到电梯井。
“楼前过道窄,设备运不进来。另外,施工产生的渣土也没法用车运出去。”蔡长平说,“无论是电梯设计,还是施工过程,难度都比我们以前接触过的项目大得多。但所有困难我们都克服了,只用7个月就完工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