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爱家

多地政策频出 “学区房”降温了吗

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学区房已出现降温迹象。业内人士认为,仍需多措并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淡化学区房概念,让教育和住房均回归本位。

多地定向施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4月,北京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等分别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相关实施办法,指出对特定时间节点后购房家庭的子女入学执行多校划片政策。

其中,海淀区明确2019年1月1日后新登记并取得房产证的家庭,子女入学时不再对应一所学校,而是变为多校划片;西城区则明确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或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其子女均以多校划片的方式在本学区或相邻学区内派位入学。

旨在进一步促进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已在上海陆续出台。今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及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关键信息。3月,上海发布“中招新政”。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

记者注意到,除了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多个城市的相关部门还着力整治以学区房的名义违规宣传和炒作房价的行为。北京、成都、石家庄、南京等城市展开行动,治理房地产领域的虚假广告。今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东城区交道口等房价快速上涨区域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学区房是近年来每一轮楼市行情的“领头羊”,炒作明显,有损教育公平。此轮针对学区房的“定向调控”所传递的信号非常明显。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给价格高企的学区房降温,对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具有积极意义。

部分城市学区房价格已经下降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西城区3月、4月二手房成交量较大,其余月份二手房成交量约为1000套。在11个学区中,德胜、月坛、金融街3个学区的二手房均价较高,一套建于20世纪80年代、面积为60平方米的房子标价约为1000万元。

“如果房源与优质学区不再有明确挂钩,那么短时间就会引起优质学区的二手房价格下调。”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说。执行“731”政策后,北京西城区二手房价格整体有所下降。记者在相关平台查询发现,近两周,金融街、德胜学区的二手房挂牌价格下调了20万元至30万元。

在新一轮调控政策下,深圳楼市也有所降温。在南山区,名为“观海台”的楼盘房源,两天内报价下调140万元。该楼盘位于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有配套名校。

在上海,因均衡教育政策出台,学区房购买者进入观望状态。上海市教委除了要求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10年内有规定的流动记录,还设立了同学段学区、跨学段学区等。一些学生家长表示,听说教师轮岗制的消息后就取消了购房计划,准备观望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教育公平给学区房“降温”

业内人士指出,学区房的存在以及以学区房的名义炒作房价的行为在各地屡见不鲜,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只有不断缩小同一地区“牛校”与“普校”之间的差距,使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学区房的概念才会被日渐弱化。

解决高价学区房问题,还是要回归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另外,还要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专家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义务教育提质增效,把部属、省属和部门所属的优质教育资源盘活。

“买了学区房后,不仅难有居住品质保障,还存在资产贬值的风险。”郭毅说。

住房应回归居住本质。

2021-07-08 1 1 济源日报 c_69490.html 1 多地政策频出 “学区房”降温了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