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素琴,不再说了,不再说了,说一千,道一万,国家平安是大事,妈懂。政府让就地过年,你那一家就不用回来了。我不急躁,你也不要担心我……”这是近百岁的老母亲和居住在北京的71岁大姐的一番视频对话。大姐一家因为疫情已经两年未能回来过年了,母亲能不想团聚吗?
年,就这样在亲人的相互牵念和嘱托中,隆重地来,而轻轻地去。无论时事风云如何变幻,年年都过年,而年味却不尽然。今又过年,年味又是什么?
我不由想起去年过年时的一幕幕。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造访,颠覆了人们多年来过年的传统习俗。疫情霸屏,浓浓的传统年味戛然而止,一场全民防疫抗疫的阻击战悄然打响。封市、封路、封村、封小区,大街小巷,人迹罕见,寂寥冷清,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抗疫气氛。几乎全民宅家,关注疫情态势成了人们每天的第一要事。大家为每天新增的感染病例而震惊;为政府果断的决策而欣慰;为无数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舍生忘死的逆行而致敬;为他们没日没夜和感染者零距离接触而担忧;为志愿者顶风冒雪坚守防疫岗位而感动;为不计报酬,默默奔赴号称“生命之舟”的方舱医院工程建筑者而钦佩,为体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质量而倍感骄傲。我们深深地懂得,国难当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响应号召,安安稳稳宅在家,少外出,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是义务,更是本分和责任。而对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百岁老母亲而言,简直有点匪夷所思:“这大过年的,我一直住在闺女家算怎么一回事?”
记得当时,只打算在我新家小住几日就回家过年的母亲,得知不让她回去后,以为我小题大做,孩子般的闷闷不乐,寝食难安,整天长吁短叹。我有意识地搀扶着母亲到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让她看小区封住的进出口,看近在咫尺的游园里尽收眼底的寂静。老人家自言自语念叨:“这疫情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我知道,善良的母亲此时才真正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开始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大局而担心。“妈,有好多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有高超医学技术的医护人员亲临一线。往后,咱只管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健健康康,让医生把精力都用在防控抗疫上,战胜疫情就是朝夕的事了。咱可是明白人,千万不能在这节骨眼上乱了阵脚,给国家添麻烦。”尽管我不知母亲心里是如何的“翻江倒海”,但后来她再未提及回家的事,直到完全解封。
还有这样一幕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位看样子不过五六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一线医护人员,她已经多日没见到妈妈了。她实在太想妈妈了,不得已才在爸爸的陪伴下,抱着盛着饺子的保温筒,婆娑着泪眼,远远地和全副“武装”的妈妈互道思念和珍重。
也正由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复工复产有序进行。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的,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今年年关的防疫虽没有去年那么严峻,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防微杜渐,势在必行。因此,政府早就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提倡就地过年的宣传铺天盖地。“此心安处是吾乡”“隔绝的是空间,链接的是心灵”。是的,“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来年再叙”。所以,我的老母亲才有今年如此之豁达。
我思忖着,去年的年味应该叫宅家过年。而今年,无论是在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家国情怀是最美的底色,就地过年则是最醇香浓郁的年味。而两年不一样的年味,都一样体现着党和政府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一样体现着国家对百姓安危的关怀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