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对在外工作、学习的人来说,最盼望的莫过于回家过年了。但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许多外来人员积极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他们换种方式“团圆”,但亲情不减、温暖不变。
拖地、擦窗户、贴春联……2月11日下午,张振宇一家人开始忙碌。张振宇的老家在濮阳市清丰县。今年春节,他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在济源过年。“选择就地过年不仅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持,更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张振宇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通过网络给亲戚朋友拜年,虽然少了一些仪式感,但亲情和友情并不会因此被冲淡。
“菜都上齐了,准备开饭了。”2月11日晚,代鹏程一家人边看春晚,边吃年夜饭。之后,代鹏程通过微信视频,给亲戚朋友送去了节日祝福。代鹏程是信阳新县人,到济源工作已经6年了。以往春节,他都会带着妻子、孩子回老家过年。“我的父母和亲戚朋友都在信阳。虽然很期盼和家人团聚,但是疫情防控不可松懈,我不能把风险带回家。”代鹏程说。
2月11日晚,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外地过年的卢晨光,漫步在彩灯高悬的长廊下。老家在大峪镇上寨村的卢晨光是大连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不回家过年的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对他的选择很支持。“对于留校过年的学生,学校除了提供住宿,还发放牛奶等食品。”卢晨光说。
“以往过年都回济源,今年受疫情影响,我没有回老家过年。”2月12日,在北京工作多年,老家在轵城镇东留养村的张路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北京市倡导“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鼓励外地人留在北京过年。很多在北京的济源老乡纷纷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虽然无法和父母团聚,但是我们还是按照老家的习俗过了年。我还邀请了济源老乡来家里一起过年。”张路林说,没有回济源老家,虽有遗憾,但并不孤独。现在网络很发达,春节期间可以跟亲戚朋友视频拜年,只要有心,在哪儿过年都一样。